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绍兴归来话"合唱" 世合赛带给宁波合唱的遗憾
稿源:  | 2010-08-24 14:25:37

  7月26日,世界规模最大的合唱类赛事——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在绍兴落幕,83个国家和地区的472支合唱团(国外196支,国内的276支)进行了500余场比赛,2.17万名歌手参加了演出,22万人观看了比赛。

  笔者先后观摩了锦标赛与公开赛的混声、室内混声、现代音乐、民谣、爵士乐、女声室内、男声室内等多个组别的比赛。

  国内团队与国外团队的差距较大

  在世合赛期间举办了几十场大型综合音乐会和友好音乐会,来自不同国家的合唱团员们拿起乐谱稍加练习就操着英、法、俄、德、意等不同语言一起大胆地唱起来,大家用歌声、用心灵交流的快乐非常感人。在如此感人的舞台上却很难看到中国人。因为大部分国人学的是简谱,看不懂五线谱。

  “这样的大联欢合唱就没有中国团队。为什么呢?在国际组委会的印象中,中国人识谱慢、音准差,不会唱”。本届世合赛中方艺术总监郑小瑛说:“全世界都学五线谱,而我们的教育决策者居然容许学生们不学!中国人很聪明,有几千年的音乐史,我相信没人学不会五线谱。中国人自己不能把自己的位置放低” 。

  绍兴文理学院合唱团是内地唯一拿冠军并为祖国升国旗奏国歌的合唱团;但也有不少合唱团在舞台上大齐唱、甚至走调。郑小瑛说,“中国参赛团队好的特别好,差的特别差,甚至差到不能称其为合唱艺术,只能是群众歌曲。更槽糕的是,参与的人并不知道自己差。这说明合唱在某些中国人的概念里还没有,我们的国民音乐教育发展得很慢。”

  郑小瑛教授所说的现象与我们目前文化发展太功利的现状是比较吻合的。国内参赛的许多团队都是临时组成的草台班子(最短的仅16天),仅仅是为比赛而组建,只是为了给单位争得一份名利。为了这份名利,单位不惜砸大钱,请专家,请名指挥;在辖区内对声乐老师或声乐人才进行海选,甚至以上级发文的行政手段招募人才,进行短期的突击排练,比赛回去后就解散。一位文化馆的领队说,为了参加这次比赛,我们借了十几个声乐老师,上级拨了十几万钱,比赛时水平上去了,比赛完水平又下来了。由于是临时组建,根本无法对歌曲内涵深入理解,站在台上表情木然,更不用说保持队伍的稳定与稳步发展。一位青少年宫的指挥感慨地说,“人家唱歌是发自内心,可我们的孩子唱歌却很痛苦。我们的文化太功利了。”

  也许正是这种草台班子的功利现象,造成了我们的合唱事业发展迅速,而合唱的水平却提高缓慢。

  锦标赛与公开赛的水平相当接近

  前四届世合赛,公开赛是锦标赛的入门券。到第五届,公开赛与锦标赛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赛事,已不存在晋级关系。特别是本届比赛更是感觉到两个赛事的水平已是相当接近。如公开赛的女声合唱、现代音乐及爵士乐等,水平都相当不错,比分很接近,且无团落入铜奖。

  一位公开赛的评委说,公开赛许多团队的水平不亚于锦标赛,只是这些团队没有锦标赛的入场券而已。这位评委列举了波兰正振动合唱团、浙歌合唱团和香港拔萃合唱团等多个合唱团,认为他们的水平绝对可与锦标赛金牌团队相PK,“赛事的名称并不能代表参赛队的水平”。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