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统筹余慈地区发展:功能区块齐辉映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0-08-26 09:12:33

余慈中心城功能组团结构图

姚北-周巷片分区规划

  ■本报记者 王 岚

  宁波杭州湾新区:

  接轨大上海的“桥头堡”

  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宁波市域北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因大桥而建,因大桥而兴。2009年下半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重大决策,对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定位、规划和开发建设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

  此举旨在深入贯彻国家新一轮沿海开发开放战略,更好更快地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加快推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上浙江”的发展部署,加快实施“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战略;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促进区域经济转型提升,培育经济新的增长极。

  今年2月23日,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

  宁波杭州湾新区区域规划陆域面积23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0平方公里,是浙江省首个海洋经济发展大平台,承担着引领浙江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的重大使命。其发展定位为“国家统筹协调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亚太国际门户的重要节点区、浙江省现代产业基地、宁波大都市北部综合性新城区”。目标是通过10年到20年的努力,把杭州湾新区建设成为宁波和浙江省发展起点最高、速度最快、协调性最好的区域。

  在主导产业上,杭州湾新区将以高端化、新兴化、集群化、高产化为方向,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为龙头,以低碳排放和循环经济为特色,加快形成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加快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依托空间资源、便捷交通和发达的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具有较高土地容量要求的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海洋设备、交通设备、节能环保设备等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智能家电和IT制造、光伏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新兴战略性产业。

  在高端服务业方面,依托桥头区位、生态资源和广阔市场腹地,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体育健身、物联网、现代物流、研发设计及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依托丰富的民营经济资源,建设浙商民企总部集聚区。

  在生态型都市农业方面,发展滨海特色科技型现代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重点发展设施农业、立体农业、绿色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着力打造生态型都市农业区。

  围绕目标定位和产业发展导向,宁波杭州湾新区将规划布局五大功能板块。分别为:生态湿地板块,重点布局湿地休闲公园、疗养度假中心、户外拓展运动基地及科普教育基地,远期预留国际总部园;区域服务板块,重点布局浙商民企总部基地、金融机构区域总部、赛事体育场馆、主题运动公园、国际会议中心和研发设计岛,成为国际大中型会议、国家级体育赛事举办地及高端人才创业基地;新都市板块,重点布局城市商务区和高品质生活区,形成区域行政、商业、教育、休闲等公共服务核心区;先进制造业板块,重点布局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试验区、国际汽车城、新交通装备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及无水港物流中心,形成若干新兴战略性产业集群;生态农业板块,重点发展农业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生态农庄及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成为现代农业对外展示的窗口和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区。

  着眼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大平台的要求,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在交通设施方面,加快建设沿海北线高速公路、杭甬客运专线,规划建设杭州湾跨海铁路、宁波城区到新区的轻轨交通,形成内连宁波都市区、外接浙中、浙西南和长三角的综合交通网络。在市政设施方面,加快推进给排水、垃圾处理、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承载能力。在公共服务方面,加快建设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努力构筑配套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

  同时,高起点开展城市规划。把环境景观作为基础设施先行规划建设,突出“理水成网、塑塘成廊、筑湖成核”城市设计主题,科学组织区内产业、商务、生态、人居、公共设施等功能,形成“两带、四轴、四区”空间结构和“一核、一带、两廊、五片、多节点”的景观风貌结构,着力营造国际一流的高品质城市形象。

  《余慈中心城核心区城市设计》——

  充分挖掘两大核心战略资源

  余慈中心城核心区由于其居于余姚和慈溪两市之间的特定区位,以及联系两市的交通条件和自身价值洼地的特征,成为统筹余慈的焦点和重点。

  如何充分利用余慈地区现有的发展条件和迅猛的发展势头,形成结构清晰、高效融合、城市风貌和形象鲜明的城市形象?如何深化细化“一心、三廊、三片”的城市整体空间结构,进一步明确核心区及高铁站周边城市功能及设计的要求,以指导下一步余慈中心城的规划实施?《余慈中心城核心区城市设计》规划的编制旨在解答以上各种疑问。

  2008年,《余慈中心城核心区城市设计》获得通过,内容包括余慈中心城核心区功能定位研究、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和高铁站区域城市设计。

  余慈中心城核心区的战略定位为:宁波都市区北部中心、浙东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基地、浙江省特色先进制造业基地、长三角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我国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示范区。

  通过对余慈中心城核心区区域发展条件的分析,规划提出“两区三园三廊道”的功能格局。两区为旅游度假区、枢纽服务区,三园包括商务研发园、康体居住园、科教研发园,三廊道为自然山体和自然农田,由此形成从外向内圈层过渡的布局结构,其中外层为周边三片的功能延展,中层为园区型产业重组,体现生产生活生态联动,内层为山水交融的旅游生态绿心。

  核心区将充分发挥旗舰项目的带动作用,包括旅游服务中心、金融商贸中心、会展中心、体育中心、研发培训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

  从国家-长三角-省市-余慈中心城-余慈中心城核心区等各个层面的分析,该地区有两大核心战略资源:生态绿心、高铁站点。生态绿心位于慈溪城区、余姚城区、姚北周巷片区的交接处,由两座山体及两山夹峙的山水交融地区构成,自然环境优美,是规划片区的中心地带。规划沪杭甬客运专线在余慈中心城设置余慈站,位于绿心的西南角、余姚慈溪交界处、余姚城区北部,新建路、芦庵公路之间。

  两大核心资源的功能定位将是以旅游休闲和生产服务为核心的生态新城。其基本职能包括:商业、文化、体育、居住的中心服务职能;高铁、公路、轨道、公交的交通枢纽职能;观光、度假、休闲、疗养的旅游集散职能;商务、会展、研发、培训的生产服务职能。

  根据两大核心区现状,在设计指引中,该区被划分为黄湖湿地旅游服务基地、森林公园区、田园风景区、鸣沙湖景区、高档居住区等组团。

  高铁站场地区规划的城市设计主要在高铁站核心区范围,即高铁站南北两侧大约600米的范围,面积约120公顷。规划设计理念与目标是构建商务空间,营建特色开敞空间。

  高铁站点从功能组团看,分成三块内容。一是高铁综合体,规划高铁线路高架、高铁站形成商业综合体;二是商业贸易区,紧邻高铁站,建设商业街和大型商业区;三是商务办公区,与商业贸易区一起构成与高铁站结合最紧密的圈层。

  高铁站地区将形成圈层交通结构。高铁线路采用高架形式,确保不切断城市南北向交通联系。轨道沿新建路-高铁站-新建路,在高铁站位置地下穿行,并在南广场形成站点。进出高铁站的车流在地下一层,车辆在高铁综合体周围顺时针环绕,地铁在地下二层,与高铁站实现同站台换乘。

  结合实际,规划提出余慈中心城核心区的近期开发重点为:保护、修缮、引导、控制。即对现有农田、峙山公园及山体进行保护,对中心山体和黄湖农场进行修缮,已有的工业和居住需要控制其发展。

  《余慈中心城姚北-周巷片分区规划》——

  从工业化小城镇

  到宜居中心城

  余姚市姚北地区和慈溪市周巷片区地处余慈地区西翼,经过多年高速发展,这里已成为典型的城镇密集地区,城镇空间沿329国道连绵发展的态势明显。

  姚北—周巷片区作为余慈中心城三大片区之一,由于隶属不同的行政主体,在发展定位、发展模式乃至发展阶段上存在一定差异。根据余慈中心城总体规划,未来该区域将在杭州湾跨海大桥、高速铁路、轨道交通等区域性重大战略基础设施的强大引擎驱动下,与余慈中心城的核心区域、余姚城区、慈溪城区,共同聚合起“一核、三片、三廊”的总体空间结构。

  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在《余慈中心城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余慈中心城姚北-周巷片分区规划》落实姚周片区的发展策略和空间布局,重点对原有的《姚北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慈溪周巷片区规划》等规划进行统筹,使地区规划符合整体发展目标要求,避免冲突与不协调。同时,对道路、轨道交通、排水、电力等市政规划进行衔接,实现空间资源的统筹布局。

  规划重点关注与解决的议题包括五个方面: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城市空间重组与再造、城乡统筹与城中村改造、基础设施的规划衔接与协调布局、城市发展建设与协调管理模式。

  分区规划明确了姚北—周巷片区的职能定位。作为新的增长中心和核心区域,其土地规划和管理方式适合于规模化制造业发展与住宅开发,以及发展过程中大型商业零售设施、办公建筑、商贸市场园区的适时开发。除了拥有完备的、基本的公共和社会基础设施外,未来姚周片区的生活服务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如大型文化娱乐中心)也将渐趋完善。

  就功能与开发类型而言,姚周片区并非宁波中心城功能的简单空间扩散,而是参与到大都市区功能与空间转型过程中,依靠高效的交通和通讯网,与余姚城区、慈溪城区及核心区有机协作、功能互补、整合一体,成为大都市区相对独立的城市综合功能体和反磁力中心。

  据此,规划将姚北—周巷片区的职能定位确定为:余慈中心城的产业基地和生产性服务业基地,和谐宜居、功能复合的新城区。

  其中,周巷片重点发展商贸、市场、文化创意,依托周巷镇商圈,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态,依托古旧家具产业发展工业设计、包装、印刷等文化创意产业;基于错位发展考量,对姚北片的职能定位进行微调,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特色制造业集群和生活类的科技企业,延伸塑料城、模具城的产业链。周巷片和姚北片在未来的发展中均应注重就业与居住的相对平衡,实现生活性职能与生产性职能的综合发展、和谐统一。

  姚周片区的发展目标是建设经济高效、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余慈中心城的现代化新城区。

  针对目前该地区产业布局凌乱的现状,规划对建设用地进行调整与重组,形成“东居西工”的整体布局结构,大致在长泠江—周家路江以西区域进行工业开发,以东作为生活居住用地,总体构架为一心、二区、多个功能单元。

  一心:即姚北-周巷片区中心区,未来分区城市职能建设的重点。中心区承担商务、商贸、金融、生产性服务业、市场、文化以及行政管理等职能,具备完善的公共设施配套,由周巷和姚北两个综合型服务中心联结构成。二区:长泠江-周家路江以西的工业产业区、长泠江-周家路江以东的生活居住与公共服务设施区。多个功能单元:指居住、工业、研发、商务、市场等多个功能单元。

  规划姚北-周巷片区整体的发展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其中近期(2007—2015)将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一是从余慈地区整合发展的高度,推进姚北片、周巷片在区域性重要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协调对接;二是重点发展低塘老镇区以南、以东区域以及与低塘老镇区毗邻的329国道北侧用地,作为姚周片核心公建区的启动区块与现代化都市景观风貌集中展示区,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塑造良好的公共活动空间;三是尊重片区各行政主体的发展意愿,完成已批待建用地的开发建设,初步形成集约化、规模化开发框架;四是启动天元中华古旧家具城核心区块开发,作为片区商贸市场综合区的起步区块;五是启动姚北片、周巷片内部重点区块的渐进式更新改造,推进周巷、低塘老镇区工业用地置换;六是强化片区产业内生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产品升级与工艺流程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