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镂空雕刻的大红花轿、朱漆髹金的鹅头喜桶、小巧的三寸金莲绑脚台……日前,宁波镇海后大街社区居民把这些旧时嫁妆搬上了上海静安区的广场舞台,并且巧妙地改装成了乐器,敲打出美妙的民间“交响乐”,令上海观众深深折服。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民间文化不断推出精品力作。”镇海区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随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镇海村村都有了文化队伍。但是,不少草根队伍缺少特色或流于俗套,无法真正展现民间文化的魅力,草根文化发展遭遇成长的烦恼。
为让草根文化健康发展,镇海专门为草根“明星”搭起了“雄镇大舞台”,群众可以随时自导自演“土戏”。大舞台还成立了专业演艺人员组成的专家团,帮助挖掘、打造民间文化精品和培养艺术骨干,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每年,区政府设立100万元基金奖励草根文化力作。
镇海草根文化通过联姻专业艺术改造提升,绽放朵朵奇葩。
一艘高高的渔船,鼓手威武地站在大鼓前,耳际响起哗哗哗的海潮声,鼓点骤起……在省群星广场舞蹈大赛的舞台上,均由农民组建的澥浦船鼓队,踏着传承800多年的鼓点,一举敲下了比赛的金奖。那天,船鼓队成立不过60天。
“这个节目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镇海区文化干部蔡泉根介绍说,明清年间澥浦就是很大的渔港,渔民们敲响船鼓庆祝丰收。“雄镇大舞台”开演后,民间艺人重组船鼓队登台献艺,被区里的文化工作者相中后,着手复原船鼓,还把乐曲改编成新型的吹打器乐《渔老大》,增加了大旗锣、川钹等响器乐器及船工号子,使这一源自生活的草根艺术,在舞台效果和艺术内涵上更上一层楼。
草根艺术登上大雅之堂,让镇海农民参加文化活动的劲头更足了,越来越多积极健康的农村文化精品力作从农民手中诞生。骆驼街道清水湖村村民张永根是“雄镇大舞台”的常客,他创作的《新农村新气象》说唱节目非常受欢迎,每次表演台下观众掌声不断。参加“群星奖”获奖作品九龙柱表演的陈国清是一名油漆个体户,50多岁的他从没跳过舞,一开始连龙也拿不稳。专业老师手把手地教,自己加班加点地练,3个月下来,他已经成了表演队的主力。
破解了成长烦恼的草根文化成为当地文化惠民的主力军。两年来,“雄镇大舞台”诞生了140多个新节目,参演群众达到5万多人次,观众超过3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