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住房集中建设的推进,一幢幢漂亮的多层套房拔地而起,农村旧貌换新颜,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图为下应街道潘火桥小区。
鄞州新闻网讯 (记者 史芸飞 摄影 王玉燕) 一幢幢漂亮的多层套房和联排别墅,吸引了翻石渡村几名早年搬到城里居住的农民的目光。新村建成后,他们迫不及待地从城里搬回了农村居住,村民龚旭光就是其中的一户。昨天,在装修一新的房子里,他高兴地说:“新村建好了,道路通了,周边配套也完善了,去市区坐公交车很方便,和城里比,住在老家更舒适。”
当一些人在城市购房的时候,我区却有不少进城居住的农民返回了老家。而随着新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这一现象还在不断增多。在他们看来,如今生活在老家,比城里舒适多了,“新房子造得跟城里一模一样,小区环境清清爽爽,阿拉跟城里人的生活没两样……”“以前住老房子的时候,刮风下雨都能愁死人,现在好了,托新村建设的福,阿拉住上了漂亮的新房子,12级台风来了都不怕……”
从进城到返乡,我区出现的居住流向变化缘于新村建设。近年来,我区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采取拆迁改建、整理改造、移民迁址、安居集聚等多种模式,积极推进农村住房集中建设,初步形成了建新与改旧、拆迁与集聚、整理与撤并、保障与救助良性互动的农村住房建设体系,收到了惠民、安民、富民、新民的效果。目前,全区已有241个村开展了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拆除旧房546万平方米,已建和在建新村住宅984万平方米,为农民提供了8万余套房源。
云龙镇上李家村村民李道龙住在海曙区,在村里的新村建设中,他安置到了一套新房。原本并不打算在老家长住的他,看到镇、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便迫不及待地想来装修新房。“现在农村环境这么好,还是回来住好。”他说。
小城镇建设的快速推进是农民从进城转向返乡的又一原因。以前,由于人居环境配套设施的不完善,部分条件好的农民纷纷在市区购房。从2008年起,我区打响了城镇建设三年攻坚战,改造一条街景、开发一块新区、整改一批镇中村、实施一批产业支撑项目、完善一批农村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形成一套新型城镇建设管理发展体制,大力建设文化娱乐、商业商务等项目,增强城镇集聚辐射功能。今年4月,集士港镇的“新江厦百货”开业,可满足集士港、古林、横街、高桥等地近30万人的消费需求,填补了鄞西没有大型百货商场的空白;总投资达4000万元的云龙镇公共文化中心已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
“步行5分钟就可到社区医院和菜场,每天晚上,新村居民还自编自演各种节目。”龚旭光告诉记者,“以前,住在农村,看病、买东西都很不方便,现在村里有社区医院、老年活动室,镇上的文化中心、商贸中心也都有了,再不搬回家就赶不上好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