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象山县委原副书记黄志明调任宁波市社科院院长、党组书记。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履新,作为宁波市差额选拔产生的首批局级干部之一,黄志明从正局级后备干部名单中,经差额提名、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最终才与9位正副职人选一起站上市委常委会的“票决台”。
“以前选干部缺少悬念,拟任人选按岗位需要一比一配比,被提名的干部十拿九稳能上位。现在一个岗位预备多个候选人,上岗还要好中优选。”
为探索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今年,宁波市出台了《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的一个重要规定便是差额选拔领导干部。6月份,该市首先推出两个正局级领导职位和8个副局级领导职位进行差额选拔。
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的“门槛”,过去大多由领导或组织部门“点将”,限制了干部人选的多样性。此次差额选拔率先放开提名权,领导干部、单位组织、甚至个人都可推荐人选,扩大了参选比例,仅本次推出的8个副职岗位就收到各种推荐人选62人。
差额选拔意在择优,宁波量化了原本空泛的评价标准。今年6月,《宁波市领导干部德行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出台,用30道题目给干部量化打分,包括日常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生活作风等方方面面。有1个职位的两名差额人选,在能力、资历和民意上都差别不大,但在德的测评中区别明显,最终德优者胜出。
最近,宁波市委组织部问卷调查显示,95%的市委委员、92.7%的职位所在单位干部群众对这次规范提名和差额选拔干部表示满意。参与调查的专家认为,差额选拔重要干部是组织部门和主要领导的一次放权革命,让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回归群众,从根本上突破了干部任用的传统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