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
探究宁波象山青少年屡获全国科技创新大奖奥秘
稿源: 《浙江日报》  | 2010-09-02 09:23:35

  8月中旬,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落幕,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三位选手一举夺得6个大奖,其中象山县丹城二中的朱思涵、象山县实验小学的陈邦世分别获得一等奖。

  从2004年开始,象山已在6年时间陆续捧回了10个全国一等奖。象山取得佳绩的背后是什么?

  奥秘一:有一双慧眼的老师

  说起象山获奖,所有参赛孩子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人:岑忠卿。“假如没有岑老师,没有他的一双‘慧眼’和他几年如一日的坚持,象山肯定拿不了这么多奖。”

  岑老师在象山南庄小学教了20多年书,1996年开始成为科学、思想品德、劳技课三门课的教研员。

  “1996年刚开始做科普工作时,很多人都还唯分数是论,没人重视。经费、场地、人员、时间,要什么没什么,起步真是太难了。”岑老师说。

  不过,利用“教研员”的身份,岑老师愣是在重重困难中闯出一条路,并练就了一双捕捉科技项目的“慧眼”,他为象山县把关选送的参赛作品往往就是获奖作品,一挑一个准。

  因为这双眼睛,岑老师也经常“得罪”人。

  文峰学校是象山县历年青少年科技赛事的获奖大户,今年学校向县里选送6个获省一等奖的项目准备参加全国大赛,岑老师“枪毙”了5个,仅留下一个较为理想的项目上报全国比赛。这一动作令学校、家长都“炸了锅”,他们对岑老师的判断表示怀疑,“岑老师你是不是对我们的项目有意见?你的选拔太有偏见了!”

  “其实,我们所有学校的参赛项目代表的都是象山县,我只是实事求是地选择了相对完善的项目,对我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啊。”这样的误解,岑老师早已习惯了。

  岑老师有糖尿病,然而他对工作的执着却非常人能比:帮学生审核参赛文字稿,一遍遍打回再修改,修改再打回,一改就是七八遍,连一同帮忙整理文字的学生家长都直喊吃不消;岑老师看中有潜力的比赛项目,就一定要拿下,期间他会一天到晚,不分时段反复询问进程。每次全国、全省大赛结束,岑老师都会病上一场……

  奥秘二:有一个健全的网络

  象山的科普工作能走在全省前列,还依仗健全的网络。

  在象山县教育局、县科协组织下,县青少年科普组织将全县各乡镇(街道)分为5片区,并成立科普指导分会;各片区设有小学、中学教学指导站;每个学校都有科普小组,组内(学校内)还有科技辅导员,网络由上至下层层铺开,覆盖全县青少年。

  “象山的57所中小学校,每个学生都在我们的网络中。学校老师只要发现小发明的苗头,就可以上报,层层选拔。”岑老师说。

  得奖不是最终目的,为丰富中小学生课余生活,培养他们参与科普活动的兴趣,县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还聘请了102位来自农林局、科技局、海洋局以及军队的科技辅导员,他们各怀特长,带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专业领域进行科学探索。

  为提升辅导员自身科技素养,活动中心还建立了“园丁”科普工程,聘请25位县内外学者、专家和教授定期对辅导员进行培训。

  在科技辅导员带领下,全县青少年积极参加“信息学奥赛(计算机编程比赛)”、“科技创新论文”、“科幻画”、“科技创新小发明”等培训项目,几年来受培训的学生达2万余人。(叶玉跃、通讯员、郑越)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