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奉化
奉化花木业再发展瓶颈在哪里?
稿源: 奉化日报  | 2010-09-04 09:23:25

  在奉化,从事种植业的农民能从土地中“刨”出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收益,以致能住上别墅、开上轿车的,大多是花木生产户或营销户。

  如此之好且有“朝阳产业”之称的奉化花木业,近几年再发展的速度减缓了。上段时间,笔者走访了一批业内人士,认为存在至少六个制约再发展的“瓶颈”——

  思想认识问题

  思想认识问题反映到花木业再发展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持续性不够,目标不坚定;二是“怕”字露头,认为种稻、桃、茶、笋这些“吃”的东西不怕卖不掉,大不了价格便宜点,而提倡种花木,一旦没人要,农民会找政府,肩头要担责任。其实,那些卖不掉的花木,严格地说,不是花木而是柴禾。

  “怕”字露头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龙柏烤狗肉”现象有关。现在想来,奉化花木业的那个“低潮”,是生产周期尚未完成,成品苗尚未育成,需求终端尚未形成,生产结构失衡,投机多于投资,投资渠道过于单一所致。当初,由于大家对花木产业发展规律了解不够,对发展波折的心理准备不够,对产业的发展速度掌握不够,结果欲速则不达。烤洋芋“裂了”,“咸”得要命,难以下咽。对此,如果不是认真吸取经验教训,不在花木产业的转型升级上下功夫,不在寻找适应市场的发展之举上下功夫,那么,付出的学费很大一部分真的是白付了。

  用地政策问题

  奉化的高杆型多年生花木,投资回报期较长,有些造型花木常需要跨代经营。所以奉化花农对土地的长期、世代承包有着非同一般的期待。

  目前,花木专业村里的土地面积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如要扩大再生产,花农们常需到他乡承包土地。这是一种良好的“走出去”的发展苗头,也是“抽稀培优”的必由之路,更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希望所在。

  但是,踏入他乡之日,常是捧上烫手番薯之时。由于宜种花木地块大都处于较偏僻的小区、半山区,“山高皇帝远”的思想较为普遍。花农们不管行事多么低调,仍不能避开“本地麻雀欺负外地喜鹊”的羁绊,这严重地影响了投资信心,也影响奉化花木业长远竞争力的形成。如若这种特殊的露天产业的日常保驾护航工作不做好,那种带有规划性的行业“肺活量”扩大工作不跟上,奉化花木业想保持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燎原地、制高点地位,将举步维艰。

  技术提高问题

  毋庸讳言,目前,大部分有关花木栽培技术的文献资料,内容都是广、浅、空有余,深、细、实不足。由于花木生产周期长,二三茬花木种下来,人已显老,所得经验尤显珍贵。如何不使这些经验随一代花农的离去而入土,掌握生产理论基础的技术部门要做的工作很多很多。

  奉化花木生产的技术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水肥。现在,我们去苗圃随便走走,常可发现花木地的“里只角”引流没有到位。“丁字沟”、“十字沟”、“田字沟”偏浅或有形无实。长坡拦截水沟更是被大家所忽略,以至于发生坡上花木被暗水淹现象。施肥上,花农们常把果实生产施肥方法应用到树体生产上来,造成氮素普遍不足,而磷、钾常量有余,树体生长周期拉长,年均单位面积产值降低。

  二是修剪。随着园林绿化进一步深入,人们对观赏树木的观赏性要求越来越高。奉化的多年生高杆苗其“优美身段”、“健美体型”要靠从小“修炼”,否则以后积重难返。生长上常见主杆、领导杆不明,矮密有余,秀气飘逸不足。

  三是整地。根深才能叶茂。而要根深,必须做到土厚。花木生产户应充分利用现代工程机械优势,做以往祖宗想做而不能做到的事情,开辟行业新天地。土地秋翻是金,冬翻是银,春翻是铜,不翻是铁,且是生铁。

  设施设备问题

  奉化是全国知名的“花木之乡”。目前,全市花木生产面积约为10万亩,年销售额在4亿多元。奉化水稻面积约为14万亩,年产值约为1亿元。但是历年来,从来只有粮田低产畈改造,从未有花木地低产坡改造;只见政府投入粮田基本建设,从未见过花木地基本建设。有人认为,“花木老板”都是强势群体,基础设施能自行解决好。殊不知,水、电、路问题不光是资金问题,更是一个协调、统一问题。政府在这里可做、应做的工作很多。

  目前,每到割稻季节,跨省过来的联合收割机在乡村道路上排满了队。这种情况下,政府还在补贴农民购买收割机。而花木生产急需的开沟机、掘树机、装载机、杂木粉碎机等,目前仍不在政府农机工作视野内,引进、示范无从谈起。

  市场建设问题

  花木是辎重品,远距离运输,成本很高。花木是易碎品,二次装运,土球质量就会不尽人意,枝干也会经常受损。花木是鲜活品,从挖掘到种下,中间耽搁时间越长,成活率越低。去外地市场“摆摊”,摆到可以当柴烧程度还没出手是常事。外地客户到奉化来,到不同山村去收购,一车花木常需好几天,极大地影响了供货速度和工作效率。

  所以,奉化生产的高杆苗,最好的生产销售方式是“前店后作坊”。这个“店”就是花木市场。由于产销见面,生产者与经销者之间的利润分配会更加趋于合理。由于眼见为实,市场的产品导向作用会更加明显,这更有利于提升产品总体档次。

  观光结合问题

  倡导观赏树木生产基地的“花信游”,无疑比千篇一律的“农家吃”有前途。“山上奉化”的一部分真正的含义或许在这里。由于常需配套处理地型地貌(包括一定量的园林建筑,小品)以及水景水系,所投入的精力、物力比较多,加上投资回报期比较长,所以在赏花产业上如何以“恒产”促发“恒心”,亟待眼光与魄力。富有特色的奉化园地、林地为第三产业增厚效益,是一种“奉化增值”,相信为各方所乐意看到。

  题头照:雪窦山上的红枫基地。 (记者 董先康)

【编辑:刘夏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