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开展地力提升工程 为土壤“增肥”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0-09-06 07:05:29

丁 安 绘

  日前,地处北仑区春晓镇慈岙村的北仑区耕地地力监测点投入使用。地力监测点将长期、定位监测在不同施肥方式下,耕地地力的变化态势,及时调整农田的施肥指导方案,从而实现对耕地质量的动态管理。至此,全市包括24个长期定位地力监测点和慈溪、余姚等7个区域土肥化验室在内的农田质量检测与监测体系已全面建成,为今后开展地力提升工程打下了基础。

  近半标准农田达不到吨粮田水平

  到2007年年底,我市通过省有关部门验收的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为210万余亩。按照有机质含量、抗旱(或排涝能力)等16个重要指标,我市对标准农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生产能力达到吨粮田水平的一等田面积占52.1%,生产能力稍差的二等田面积占47.8%。

  造成农田地力不高的原因多种。一是部分农户养地培肥的观念薄弱。由于流转土地较多,所有者和耕种者分离,部分外来农户存在短期掠夺性种植行为;二是科学施肥技术到位率不高。种植户习惯于沿用单一的种植模式或种植同一种作物,盲目施肥、过量施化肥等现象仍然存在,导致土壤养分不平衡。三是深耕少,耕作层厚度下降。由于长期采用机械耕作或实行免耕直播制度,耕层厚度有变薄的趋势。更有一些地方,因花木、草坪移栽,带走耕作层土壤。

  每亩有超百公斤的增产潜力

  “中产田的亩产量在800公斤以下,而通过采取综合地力培肥、土壤改良措施,可以将综合地力提升到一等田水平。”市农技推广总站有关人士说,从理论上讲,二等田提高到一等田,每亩有100公斤以上的增产潜力,也就是说,全市将有数万吨的粮食增产潜能,这必将对今后保障粮食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

  去年,全市5万亩标准农田地力提升试点项目建设先行启动。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实施区内耕翻绿肥1.1万多亩,强制深翻面积5600亩,有机肥应用面积2.1万余亩。实施区域内830多户农户参与了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

  市级专项补助的第一期启动资金982万元已下拨到各试点县。象山、宁海、余姚等地围绕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目标,也相继出台了补贴扶持政策。宁海县农技总站岑汤校告诉记者,补贴商品包括有机肥、统一采购的绿肥种子。此外,还赠送秸秆腐熟剂和土壤调理剂,以此鼓励农户扩大冬季绿肥种植面积,推进农作物秸秆还田。

  地力提升工程,藏粮于田

  利用几年的时间,全市现有二等标准农田全部提升至一等田,整体质量达到吨粮田生产能力,实现“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土肥沃、产出高”的建设目标,消除中低产田。

  这是我市提出的地力提升工程总体目标。记者从市农技推广总站了解到,结合种植业区划、农村社会与经济发展状况,我市将划分为北部滨海平原、中部水网平原、东南港湾丘陵、西部山丘盆地四个区域实施地力提升工程,通过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田块耕层厚度,扩大绿肥种植和农作物秸秆还田,增加商品有机肥投入,实施测土施肥技术等多种途径,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肥供肥性能,改善土壤通透性和质地,最终达到为土壤“增肥”的目的。   

  同时,优先进行粮食生产功能区内二等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建设,在2011年之前,把各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10余万亩二等标准农田全部纳入地力提升范围。

  宁波日报记者 孙吉晶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