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美英收到一份2011年《东南商报》报卡十分高兴。
中国宁波网讯 “谢谢,这份精神礼物有一年好享受。”昨天上午,本报记者和工作人员来到双东坊社区和翠东社区,将由梦神床垫机械有限公司提供的2011年《东南商报》报卡送到了首批争做“慈孝之家”的两户入围家庭,77岁的马美英和66岁的周金娥接过报卡,自豪地向记者讲述了她们各自家庭的慈孝故事。
一个问候电话要打两次
马美英27岁那年,因为骨髓炎而截去了左腿。43岁那年,她丈夫又不幸病故,留下3个未成年的子女。在政府的关心下,伤残的马美英一个人带大了3个孩子。
大儿子是一名司机,孙子出生后,马美英担心孩子半夜哭闹影响儿子的工作,毅然将孩子接到自己家中抚养,直到孙子小学毕业。小女儿成家后,马美英又帮助照顾外孙女。
大女儿严平看着妈妈如此操劳,一直和妈妈生活在一起,至今没有成家。
说起孩子们,马美英很自豪:“现在孙子已经在吉林读大学了,每星期还会给我打一次长途电话,孙女周末也会来看我。大儿子和小女儿几乎每天都会给我打电话来问寒问暖。”
马家的晚辈来电有一个规律:每个问候电话要打两次,第一次,让马美英听到有电话来了就搁下,隔几分钟后,等马美英走到了电话机旁,电话铃声会再次响起。
严平说:“我们主要是怕妈妈听到电话后走得太急了而摔倒,打两次,妈妈就可以慢慢走到电话机前了。”
一张临时床铺搭了8年
66岁的周金娥已经满头白发,73岁的老伴徐先生因病卧床,家里28平方米大小的房子里,住了祖孙三代。
在狭小的卧室里,大女儿徐素琳从父亲躺着的床下,熟练地拉出一张简易床:“晚上我和女儿睡这张床,就在爸妈旁边,夜里也好有个照应。”
周女士原来和老伴一起住在小区的六楼,由于徐老先生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爬不得高楼,8年前,家住同一小区的小儿子就主动向父母提出,把自家三楼的房子换给二老住。
因为怕父亲半夜生病母亲一人照顾不过来,当年住在海曙段塘的徐素琳就在父母卧室里搭了张临时的简易床,没想到一住就是8年。
这8年里,徐素琳大部分时间都睡着这张简易床。徐素琳的女儿有时也和她挤在一起睡。
家虽小,但温暖。周金娥自豪地说:“老头子没有医保,生了病,三个孩子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从来没有为给爸爸看病花钱闹过别扭,在他们看来,把我们老人照顾好、每天开开心心,是最要紧的事情。”
东南商报记者 陈爱红 汪林 通讯员 王晓彬 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