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白露今至 悦耳的虫鸣声带来别样的秋天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0-09-08 07:59:05

(图片从上到下依次为蟋蟀、蝈蝈、知了、纺织娘)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白露是典型的秋天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气温开始下降,天气已经转凉。

  每年白露以后,农村就开始玩斗蟋蟀的游戏,这也被称为“秋兴”。不仅是蟋蟀开始活跃,这个时节其他鸣虫也渐渐忙碌起来。只是身在城市,我们对这份别样的秋音秋韵,往往听而不闻。

  秋色渐浓,除了用眼睛欣赏,不妨多留意墙角边、草丛里、灌木中传来的虫鸣,让鸣虫独特的音色在这个秋天把我们的耳朵“叫醒”。

  我们身边还能听到哪些虫鸣?

  这个时节,正是鸣虫忙于求偶、繁衍的季节,也是它们叫得最欢的时候。园林绿化专家、昆虫爱好者林海伦说,在城市里比较常见的鸣虫主要有蟋蟀科和螽(zhōng)斯科昆虫,螽斯科昆虫中又以纺织娘和蝈蝈最为人们所熟悉。除此之外,现在这个时间段,我们还能听到知了的“绝唱”。

  鸣虫的生命周期很短暂,一般只有四季。这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它们都是以卵或若虫的形态存在。从若虫长成为成虫,其间要经过六到七次蜕皮,有的种类甚至要经过十几次蜕皮,才能渐渐长大。当最后一次蜕皮完成,长出完整的翅膀,它们才算是成长为真正能鸣叫的虫子。

  鸣虫的成虫一般能活3个月,从它们蜕皮成为成虫的3~10天后开始计算,一般7月开始产卵,8月达到壮年,9月末到10月上旬陆续死亡,因此鸣虫也被很多人称为“百日虫”。

  在这短短百天的生命旅程中,鸣虫并不是总在鸣叫,一旦找到伴侣交配成功,它们的叫声也就随之停止。发出嘹亮鸣叫声的多半是鸣虫中的雄性,雌性则“默默无闻”地承担了繁衍后代的责任。外界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虫的鸣叫,一般在农历秋分过后,此起彼伏的虫鸣声也就渐渐告一段落了。

  鸣声嘹亮究竟从何而来?

  虫鸣嘹亮,鸣声各异。小小鸣虫真的能“唱”出如此多变的声音吗?其实几乎所有的鸣虫都是哑巴,不能真正从口腔里发出声音,是靠身体一些部位的摩擦而发声的。

  仅以我们在城市中常见的几种鸣虫为例。知了是通过生长在腹部的鼓膜振动发声的;而像蟋蟀科和螽斯科的鸣虫则是通过左右前翅基部的音齿和刮器的相互摩擦而发声的;蝈蝈身为昆虫世界“音乐家”中的佼佼者,就是凭借摩擦发音而吸引众多人注意的。

  在很多人听来,虫鸣声零乱而嘈杂,实际上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鸣虫的叫声也出现了功能性分化,同一种鸣虫发出的不同叫声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像螽斯科的雄虫就是通过一种多音节或单音节构成的“唧唧”声,来吸引雌虫的注意;如果有几只雄虫同时鸣叫求偶,雌虫一般会选择歌声最洪亮的那只作为自己的伴侣;而当两只雄虫狭路相逢时,就会高唱“战歌”,摇动触角,准备大干一场;如果周围出现异常或者危险情况时,又会发出警报声,提醒其他同类。

  “只是大多数人听不出这些叫声有什么区别。”林海伦说,我们平时欣赏到的最多的还是鸣虫在不受干扰情况下发出的原汁原味鸣声,这些鸣声也最能体现每种鸣虫叫声的特点。

  在哪里能听到悦耳的虫鸣?

  鸣虫的分布很广泛,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静下心来,聆听身边的这些别样秋音秋韵。

  尽管秋的脚步已步步逼近,但“秋老虎”作祟,最近这段日子依旧是骄阳肆虐,这也让已经鼓噪了整个夏天的知了兴奋不已,抓紧最后的时光纵情欢歌,“知了知了”的叫声仿佛在说它们已经知道秋天快来了。

  知了最喜欢的地方就是高大的树冠,它们的嘴像针一样而且中空,可以插入树干,并以吸食树液为生。知了具有群居性和群迁性,往往同时从一棵树飞到另一个棵树,所以我们通常听到的知了叫通常都是“大合唱”。知了比较喜欢栖息在柳树上,像市区的月湖公园或者小区河道边有柳树的地方,一般都能听到。

  和知了的集体行动不同,蟋蟀生性比较孤僻,一般情况下都是独立生活,特别是雄性蟋蟀,除了交配期和雌蟋蟀居住在一起,通常不和别的雄性一起生活,一旦碰到就会互相掐架。

  在秋日的夜晚,想要在自然环境中听到蟋蟀的叫声并不难,迈步公园的草坪或者小区的绿地,只要稍作留意都能听到。因为蟋蟀喜欢潮润的环境,只要有裸露的土地和草丛就可藏身,它们多分布于砖石块的缝隙中和沟渠边,一般白天栖息在洞穴中,晚上就出来觅食寻偶。

  无论白天黑夜,蟋蟀歌唱不止,只是夜间叫得更欢,甚至彻夜鸣叫不止,直到天亮。由于品种的不同,蟋蟀发出的叫声也有很大区别。

  纺织娘很害羞,不喜欢强烈的光线,白天经常是安静地栖息在凉爽阴暗的灌木丛或者林荫下的草丛中。每当黄昏降临时,它们就开始“纺纱织布”,每次先是发出“轧织、轧织”的前奏,之后才是“织、织、织”的主旋律,就好像纺车在转动。

  不同品种的纺织娘也会发出不同的声响,表明各自的身份,吸引异性前来相会,而且彼此之间的叫声此起彼伏,就好像在赛歌一样。

  “若要同时听到各种鸣虫的叫声,像五龙潭、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商量岗等植被比较丰富,生态比较好的旅游景点都是不错的选择。”林海伦说。

  随着城市发展虫鸣会消失吗?

  聆听虫鸣,不仅是放松身心,更是与大自然沟通的一种方式。人们总是有些忧虑: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鸣虫的种群和生存环境是否会因此而减少?这份独特的秋音秋韵是否会渐渐成为人们的记忆而不再存在?

  特别是每到秋季,落叶缤纷,城市的道路两旁,居民区的绿化带中,甚至连公园的小径上,掉落的枯枝败叶和杂草,总会在第一时间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只是苦了那些喜欢把厚厚的枯枝落叶当食物或者住处的鸣虫们。

  “总体来说现在的环境是越来越好,也给鸣虫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间。”林海伦说,在城市里,绿化面积在增加,而草丛和灌木丛又恰好是大部分鸣虫最喜欢的藏身之处;在野外,像水库的水源涵养林等相当一部分林区受到保护,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也保护了植被和生物的多样性,同样有利于鸣虫的生存。

  相关链接

  这些鸣虫都有哪些习性?

  蟋蟀:亦称“促织”、“趋织”、“吟蛩”、“蛐蛐儿”。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触角比体躯为长。雌性的产卵管裸出。雄性善鸣,好斗。种类很多,最普通的为中华蟋蟀,体长约20毫米。年生一代,以翅摩擦发音。干燥虫体入药,性温,味辛咸,有毒,功能利尿,主利水肿、小便不通等症。同科有油葫芦、大棺头蟋等。因均在地下活动,啮食植物茎叶、种实和根部,都是农业害虫。

  蝈蝈:身体呈扁或圆柱形,触角一般长于身。翅发达、不发达或消失。雄性有翅个体在前翅附近有发音器,通过左右两翅摩擦而发音。蝈蝈具有发达的跳跃式后脚,当遇到危急时,快速弹跳避敌是它们自保的方法。保护色也是蝈蝈的自卫绝招,由于蝈蝈的体色几乎清一色是绿色或褐色,加上有些外观会拟态树叶或枯叶,因此当它们不鸣叫的时候,天敌很不容易发现它们。俗称为蝈蝈的昆虫,是指螽斯科包括中华螽斯在内的一些善鸣的雄虫。

  知了:是一种同翅目昆虫,其种类较多,我国就有120种。雄知了的腹部有一个发声器,能连续不断地发出响亮的声音;雌知了虽然在腹部也有发声器,但不能发出声音。一到夏天来临,雄知了就会站在树上“知了-知了-知了”地叫个没完,声音传出很远,正是因为它的叫声,而称它为知了。用针刺口器吸取树汁,幼虫栖息土中,吸取树根液汁,对树木有害。蝉褪下的壳(蝉蜕)可以做药材。

  纺织娘:为植食性昆虫,喜食南瓜、丝瓜的花瓣,由于它也吃桑叶、柿树叶、核桃树叶、杨树叶等,有一定的危害性,因而它属于害虫之列。一种南美洲的螽斯科的纺织娘会从胸腺中释放黄色的毒液,以此威胁敌人。纺织娘科昆虫在我国分布很广,以东南部沿海各省如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广东、广西分布最多。

    东南商报记者 石承承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