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省首家红十字眼库在宁波市眼科医院成立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0-09-09 11:36:17

  中国宁波网讯 昨日,市红十字眼库在市眼科医院挂牌成立,这是我省首家挂牌的市红十字眼库。记者欣喜地获悉,捐献眼角膜,给亲人们留点念想,让失明者重见光明,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今年就有35人登记捐献眼角膜,6人实现捐献,均为历年来最多。

  一枚角膜

  让素不相识的她们亲如姐妹

  她们曾经素不相识,但如今却亲如姐妹,让她们心连心的就是一枚珍贵的眼角膜。昨日上午从碰面起,郑丽敏就一直紧紧地握着杨凤娇的手。杨凤娇的肩上搭着一条毛巾,她不停地扯下毛巾擦掉不断涌出的泪水。

  在昨日刚开放的市红十字眼库角膜捐献陈列室里,两人在捐献者吴联军的遗照前伫立良久,默默地看着她们熟知的捐献事迹介绍。吴联军是郑丽敏的丈夫,年仅39岁的他在今年1月30日不幸因病去世。当天凌晨他捐献角膜后,下午市眼科医院就进行角膜移植手术。吴联军的一枚珍贵的角膜,移植到了素不相识的杨凤娇的左眼,给在黑暗中生活了44年的杨凤娇带去了一丝光明。

  “出院那天,我姐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手术很成功。之后,我们就经常联络。我不叫她杨大姐,我就叫她姐姐。移植了我丈夫的眼角膜,她就是我的亲人。”郑丽敏说,刚过去的暑假,她还带着13岁的儿子到杨凤娇家住了四五天。“我们家在余姚,她家住象山。可我儿子说,到了她家,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

  郑丽敏还说,她丈夫去世前曾交代,一定要把他的眼角膜留下来,也好给家人留点念想。如受捐方是女的,你们就认姐妹,如受捐方是男的,你们就认兄妹吧。“我没了丈夫,却因此认了个姐姐,我丈夫如有知也该欣慰了。”

  听郑丽敏说着,一旁的杨阿姨不停地用毛巾抹着眼泪。她动情地说:“我今年52岁,8岁就双眼失明。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都不抱希望了,谁能想到这世上还能有这样的好心人?”

  一组数字

  角膜捐献和登记者逐年增多

  “人死后化成灰,啥也没了,还不如留下点有用的东西,于人于己都有益。”昨日,在活动现场,62岁的林晓明阿姨向市红十字眼库递交了角膜捐献申请表。

  像林阿姨一样,去世后捐献眼角膜已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共识。记者了解到,宁波市眼库2001年成立至今,登记的角膜捐献志愿者有97人,已经实现捐献的有20人。无论是登记捐献还是实现捐献,与往年相比,今年都是最多的。今年才过去半年多,就有35人登记捐献,而去年全年仅21个,往年则更少。同时,成功捐献眼角膜的今年已有6人。

  记者还注意到,角膜捐献志愿者呈现年轻化趋势。“以前来登记的多是些四五十年代出生的老年人,现在60后挺多的,70后、80后也有不少。”市红十字会副会长赵雅飞说。

  记者统计发现,97名捐献登记者中,50岁以下的有38人,其中40岁以下为14人,年龄最小的仅为29岁,且身体状况自填为健康的接近一半。有10对还是夫妻,其中还有一家三口来登记捐献的。

  “这说明,一些市民已对角膜捐献有了新的认识。”市眼科医院院长周宏健表示,多年来,市眼库一直处在有库无眼的尴尬局面,其中受传统观念影响毛发受于父母不能捐献是其中一大原因。

  (宁波晚报记者 叶海英 通讯员 张志平 王丽娜)

  相关链接

  市红十字眼库角膜捐献陈列室

  向市民开放

  记者了解到,市红十字眼库是一个集教学、科研以及为角膜眼疾诊治提供有效眼组织的非盈利机构,工作目标是促进角膜病的防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接收、保存和利用捐献的角膜。目前,宁波有角膜致盲病人1万多人,角膜移植手术是帮助他们重见光明的唯一途径。由于角膜的稀缺,每年只能进行几十例角膜移植手术。供需之间的逆差,使很多患者不得不仍然生活在黑暗中,甚至在苦苦的等待和渴望中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

  市红十字眼库角膜捐献陈列室是专门为缅怀角膜捐献者而设立的。这里陈列着每一位捐献者的名录和生前事迹,供后人瞻仰学习。这样的陈列室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少数几个大城市有设立。今明两天,该陈列室向市民开放,有兴趣的市民可前去参观。地点为市眼科医院11楼。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