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新形态。就宁海来说,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题中要义,是发挥优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环境优先,一年接着一年抓,一任接着一任干,矢志不渝,一路攀登,走出了一条适合县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宁海,生态建设不单纯是回归自然运动,更是一种对发展方式的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双赢”折射出了宁海人的辩证发展观。
改革开放以来,宁海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1999年实现了小康县目标。对于如何在新的平台上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是当时县委、县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关于发展路径:一种意见主张,等经济发展了再保护环境,但是经济排行榜的位置让宁海等不起也慢不得;另一种意见主张,宁可放慢经济发展步伐也要保护环境。宁海选择了第三条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当时的县委、县政府在综合分析县资源特点、经济发展现状后,毅然决定走生态型经济发展之路,全力打造绿色宁海。时任县委书记的郑金平认为,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有价”的观念,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之路。1999年,宁海县委、县政府派人到国家环保总局,主动申请要求成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当时接待的同志第一个反应就是,这样主动的态度是不是为了争取国家投资啊?同年12月,宁海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第四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生态建设之路正式起步。县委、县政府把生态建设列入重点工作,确定了一批生态建设重点项目,通过每年召开全县环保工作会议,把生态建设任务下达给有关部门和乡镇。2003年10月,宁海顺利通过全国生态示范区验收,成为宁波市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并荣获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称号,同时GDP突破100亿元,首次跻身全国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之列,排名第82位,初步实现“双赢”的目标。2004年宁海首次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在验收会上,来自北京的专家说道,生态比宁海更好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是像宁海这样能把生态与经济调和,取得双赢的,在全国都有特殊的示范意义。
全国生态示范区的成功创建,使县委、县政府更加坚定地认识到,生态是宁海的最大特色,是优势所在,潜力所在。2004年,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6月,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召开,提出了到2012年建成国家生态县的目标,生态县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紧接着,《宁海生态县建设规划》通过市环保局组织的专家评审,于2004年12月29日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围绕“构建五大体系、立足六大要素、突出七个重点”的工作要求,县委、县政府加快推进生态县创建工作。“生态是资源,更是生产力,有了绿水青山,不愁没有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时任县委书记的林静国坚持“生态生产力论”。2006年12月,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首次提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初召开的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五个好”的目标,强调建设和谐新宁海中“生态是魂”,要全力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联动,力争山山水水都有好环境。2007年3月,《宁海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通过市环保局组织的专家评审,2008年4月3日经县政府第十四次常务会议讨论后,正式批复实施。
此后,生态县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县委、县政府把生态创建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大创建工作力度。谈起宁海的生态文明建设,县委书记王剑侯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以往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相比,起点更高,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发展形态的质的飞跃。让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比翼双飞’,是宁海结合自身实际,处理好经济建设、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2008年上半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王剑侯亲自牵头制定了工业创业创新“四十条”,实施“工业创业创新翻番工程”,推动六大特色产业加速调整转型,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随着生态建设的深入开展,生态优势不断放大。2008年12月,宁海通过省级生态县现场考核验收。2009年3月,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生态县,初步实现了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2009年9月7日,全县创建国家生态县动员大会召开,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生态县创建的意见》,宁海进入生态县建设全面攻坚阶段。王剑侯在会上强调:“这次会议是继2003年我县进入全国生态示范区行列之后,推动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向着更高台阶迈进的一次动员会议。全面加快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确保2012年通过国家生态县验收,让宁海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文明发展的道路上走向全面振兴。”会上,县委副书记、县长褚银良也指出:“要提升生态文明理念,深化生态立县战略。创建国家生态县,追求的方向和要达到的目的,实质上是促进生产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存环境、尊重生命价值,进而实现生态文明。”2009年11月9日,王剑侯走进人民网与网民共话发展之路,传递了宁海“走出一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在长三角城市群的竞争中打造生态型经济强县”的科学发展主张。
坚持生态与生产的有机调和是宁海始终坚守的信念,如何通过发展生态产业,推进生态建设,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宁海作出了自己积极的探索与不懈的努力。
宁海不断深化生态生产力理念,加快培育生态经济。成立了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宁海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2133”工程为抓手,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宁海被列为省循环经济发展试点县。在工业发展中,宁海湾循环经济试点区依托国华宁海电厂,成功引进总投资达230亿元的36个“补链”项目,构建完善循环产业链,资源利用率达到90%以上,被列为省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项目之一。通过土地流转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建设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初步形成“种养饲加”一体的以企业为点、产业为块、区域为面的“三级循环农业体系”,被誉为“现代农业”的宁海模本。加快培育生态休闲旅游业,开发浙东大峡谷、伍山石窟、森林温泉度假村、野鹤湫等旅游景点,建成100公里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全国山地户外运动基地落户宁海。成功举办八届中国徐霞客开游节,打响了“天下旅游,宁海开游”的品牌,申请5·19为“中国旅游日”取得重大突破,扩大了宁海的对外知名度,有力推进了生态休闲旅游业发展。
生态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让全县人民充满了希冀,绿色GDP的概念愈发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大生态工程建设,狠抓环境综合治理,有效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国家生态县创建保驾护航更是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宁海投资5个多亿建成130公里的新标准海堤,构建了坚固的海防长城。建成白溪、西溪水库和宁东、临港、西店水厂等一批水源供水工程,完成力洋水库加固扩容和车岙港水库的清淤。建成白峤岭垃圾填埋场和渗滤液处理工程,建成运行城北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工程,基本建成茶院、胡陈等6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加大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力度,深化凫溪造纸行业、黄坛铸钢行业、电镀城等环境专项治理。特别是黄坛铸钢产业的整治,4家企业被强制关闭,3家完成升级改造,9家企业搬迁,对7家做出关闭决定,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5年来,全县依法取缔、关停企业189家,对企业罚款441家次,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达到651个,涉及投资额9.4亿元。投资3亿开展以五大溪流为重点的小流域治理和颜公河的整治,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荣获全国小流域治理先进县称号。开展声势浩大的坟墓专项整治行动,通过持续地巩固治理成果,全县累计清理坟墓20.96万穴,建设生态墓区535处,彻底消除了“青山白化”现象。投入1300万元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完成禁养区搬迁152户,拆除各类建筑物10.9万平方米。扎实推进“两化”工作,成片连线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建立了“村收集、镇周转、县处置”的三级环境保洁网,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环境质量的改善增强了宁海人民追求生态文明的动力,宁海以建设生态型宜居宜业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以全面推进生态基层创建为载体,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理念,各类生态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开展。
宁海围绕建设“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山连着水、城靠着海”生态型宜居宜业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深入实施“三改三联三突破”城市发展战略,今年更是按照“城市建设投入50亿元,城市拆迁50万平方米”的工作要求,加大旧城旧村改造力度,加快打造城市六大功能区块,不断凸显生态城市特色,掀起了新一轮生态城市建设高潮。进一步强化“显山、露水、见秀”的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理念,通过开展生态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旅游城市等联创活动,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称号,2009年8月份,被评为“浙江省十大生态旅游名城”。建成城市中心区生态公益林5000多亩,成为城市中心的绿肺,积极打造“天然氧吧”。相继建成徐霞客大道、桃源北路、兴宁北路、兴海路等城市绿色通道和柔石公园、徐霞客公园等8大休闲去处。全面开展生态基层创建,紧紧围绕创建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创造特色,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18个乡镇(街道)全部成为市级生态乡镇(街道),其中有4个乡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12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全县累计建成市级生态村71个,省级绿色企业6家、绿色学校10所、绿色社区3个,市环保模范单位45家。加快发展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的不懈追求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宁海县的一块金字招牌,生态理念已经被广泛地接受,各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09年11月,宁海建成全市首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2009年宁波市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宁海县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1天,优良率96.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合格率为100%;居民文教区、工业集中区等七个噪声功能区昼、夜噪声均全部达标。
2009年宁海县统计年报显示: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6.8%和39.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6平方米,超过省园林城市创建标准。五年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2.8万平方米。
2010年8月4日,《浙江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宁海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2010年上半年,全县GDP增幅超过两成,工业产值增幅接近五成;而同时,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近三成,生态环境质量名列全省前茅。
2010年8月,在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比中,宁海名列第63位,7年提升19位次。
如今,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宁海县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谋求有力的环境支撑,并不断把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为常态优势,已成为宁海人民坚定的信念。围绕2012年创建成为全国生态县的目标,宁海将狠抓重点,力求突破,扎实有效地加以推进。
2010年1月6日,县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要求把县委的工作重心从保增长向促转型、稳增长转变,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2010年8月4日,县委书记王剑侯调研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时提出,要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为抓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二是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目标,切实抓好污染源的防治工作;三是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实现对生态环境的科学管理;四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为导向,不断促进生态文化建设。
2010年8月11日,县委书记王剑侯主持召开乡村休闲旅游县域一体化调研座谈会时提出,充分放大我县的生态优势,把全县区域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宣传营销,以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建设为主线,将沿线的生态资源、民俗文化、景点景区、产业基地、农家乐等休闲旅游健身资源有机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在长三角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县域大景区,加速乡村旅游健身县域一体化发展,把宁海建成为全国生态旅游健身先行区。
2010年8月14日,根据县委要求,县委办公室、县委政研室发出通知,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县领导分14个课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调研,为10月份即将召开的县委读书会做好准备。届时,县委将出台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
经过了历史的磨砺和考验,宁海的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根据省委建设“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生态浙江的部署,宁海将以全国生态县建设为载体,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为抓手,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目标,创新工作体制,树立生态理念,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宁海科学发展。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一个山清水秀、生态文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型中等城市,必将崛起在浙江东部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