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利时产业模式,下一个主流
稿源: 中国宁波网  | 2010-09-13 21:00:48

  文∕李华年

  什么是利时产业模式?即生产性服务业,介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2010年,利时将继续推进“优二进三”的转型升级战略,在优化第二产业的同时,积极进入第三产业。鄞州利时百货开业、桐庐利时百货奠基、海盐利时百货动工、新江厦购物中心开业、衢州利时百货签约……利时以不可思意的速度扩张。目前,利时已拥有百货商场6家,连锁超市40余家,覆盖宁波及浙江省内,而商业连锁的发展也为集团带来的丰富的现金流量。目标在未来五年内,新建面积在20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百货连锁店15家,面积在3000平方米的新江厦连锁超市达到100家,将为社会直接提供10000余个就业岗位。

  2010年8月29日,全国工商联在京召开2010中国民营企业500家发布会,发布2010中国民营企业500家、2010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100家名单以及2010中国民营企业500家分析报告。利时集团再次入围“2010年度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排名183位。

  不仅如此,利时还要进行适度的投资扩张。眼下,许多资产价格低于价值,将是投资发展的时候。利时集团已经做好准备,随时将出手收购重组,借机加快发展壮大。

  被逼出来的“2.5”

  “企业转型升级都是被逼出来的,我做2.5产业也不例外。”全国政协委员、利时集团总裁李立新感叹道,“原材料上涨早有苗头,2003年新一届政府进行一系列国家调控的时候,我就觉得低成本做不下去了。”

  宁波一些富有商业远见的企业家,基本都是从那个时间段开始转型,或做房地产,或转型高科技,或将生产基地内移……当时以塑料制品为主的利时徘徊在发展的十字路口,没有技术优势,没有成型的商业模式,做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徘徊在李立新的心头,但是他首先排除了高科技。

  “高科技不是我的长项,我就知道怎样把东西卖给客户。我非常幸运的是那时候碰见了吴敬琏教授,他的一番话坚定了我选择2.5产业,立志做中国的沃尔玛。而信息化技术的兴起,方便了我们打造利时数字化系统,便于从制造转型‘智造’。”

  吴敬琏当时告诉李立新:“宁波民营企业只在生产制造这四分之一领域打主意不行,不应仅满足于为零售巨头做一个排队的供应商,还要在商业这四分之三领域想办法,争取那四分之三的利益。”并进一步的为李立新分析到: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看,包括商业流通环节在内的现代服务业潜力巨大。

  然而,李立新的转型并非是直接全部投向第三产业,而是“优二进三”――优化第二产业,进军第三产业。他曾说过,现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收入是5:5,日后可能是4:6,将来也许是3:7。但是他从来没说过不做第二产业,这恰恰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宁波式商智,且看李如成,服装产业收入占其最小的一部分,却依然强调服装是主业。在宁波商人看来,制造业虽不是赚钱的行业,但却是保命的根本,即使赚再多的钱,也不能丢了命根子。现在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家还尚无掌控整条产业链布局能力,因此,一些企业决不能因为急于“进三”丢掉“优二”。

  制造更需智造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特别是富士康加薪引爆了珠三角涨新潮,低碳减排再亮时间表,成本陡升倒逼东部制造业产业升级以及产业转移。虽然结构性转型早已化为企业行动,但是成败参半。

  “转型多元化对像利时这样擅长营销的企业是件好事,但是不要步伐太大,180度的大转弯,摔倒的是自己。同时,转型需要借势,特别是政策的势。有制造必须要智造,一个企业家如果没有智造的大思维,一切都是空谈!”经历4年多转型的李立新对此深有感触。

  转型做连锁超市的李立新并没有锁定一二线大城市,因为那里早已被跨国大品牌挤满,国有的几个强势品牌尚处于艰难竞争阶段,如果贸贸然闯进去,活下来的可能性都不大。他跑了很多国家,发现第三产业占发达国家产业比例的80%多,既是是印度都比中国高一大截。中国一线城市才占45%,三四线城市更是少的可怜。

  “你想想,到那里去将会有多大的空间,无法预计,国家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万村千乡’工程……在这些政策之下,必将有一个广大的第三产业市场。你看,现在沃尔玛、家乐福这些连锁店即使是经济危机,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都赚得盆满钵满;而中国的第三四线城市正缺乏第三产业,如果我们能够布满三四线城市,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市场?而且在农村市场开商场、办超市,既响应国家号召,增加了就业岗位,又能为企业带来不错的利润,何乐而不为呢?”

  今天的利时已拥有百货商场6家,连锁超市40余家,覆盖宁波及浙江省内,而商业连锁的发展也为集团带来的丰富的现金流量。经过几年的发展和经营,利时百货和新江厦连锁超市发展势头迅猛。对于之前投入,李立新非常满意:“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的发展战略和方向是正确的,正是借国家的势,成就了自己了的事业,否则也会跟着抱怨恐怕生存艰难吧。”

  三卖“宁波模式”

  2007年之前,认识李立新这位“亚洲塑料大王”的很少,正是那一年两会期间他叫卖“宁波孵化模式”走入了大多数人的视野,迄今为止,他已经在两会上连续三年叫卖“宁波模式”。

  “宁波模式”,是浙江宁波市2007年11月开始推行的外来务工人员“社保套餐”政策:农民工不用交一分钱,企业一次性缴纳178.35元,农民工就可享受工伤、大病医疗、养老、失业和生育五大保险;其中工伤保险、大病医保、生育险与现行政策规定一致,养老保险与现行低标准保险待遇一致,失业险按照标准的50%享受一次性生活补贴。

  “员工心安则身安,这次珠三角的涨薪潮是被逼出来的,长三角地区那一天也不远了。如果员工连基本保障都没有,也不可能有心思干活。利时现在走的是‘农村路线’,政府的内需拉动政策虽然还在持续,但尚未形成真正的动力。企业需要付出努力,这不仅仅是设计农村所需产品,更是由‘消费型拉动’转向‘增收行拉动’。农民工赚钱不易,以青春换钱不可再生,要他们单纯消费无疑是要他们的命,如果建立健全的保障体系,提供更多的就地工作机会,农民增收后,消费实力自然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企业与社会环境是共生关系。美国一位家族企业的大家长曾说过:“你的企业不是孤立生存的,只有与其他人为善,与社区友好相处,企业才能生存长久,如果你破坏了这种生态体系,你的企业也将会失去立足之地。”

  优二进三,转型升级,总比别人快一步

  “转型并不简单,我认为转型十年前就要去想,五年前就要去做,不能今天说转型,明天就转型。转型和多元,并不是立即180度转身,那样容易摔倒。多元化需要试推。”李立新说。凭借多年来与沃尔玛、家乐福等世界零售巨头的合作经验,一个大胆的设想在李立新的头脑中形成:优二进三。即进一步优化制造业,进军商贸流通业。

  随即,利时集团收购新江厦百货46.6%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2006年11月,全资控股新江厦股份和新江厦连锁超市,全面进军商贸流通领域。在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流通企业占领优势的中国商业市场,利时如何才能避开正面的竞争,站稳脚根呢?他们的策略是:依托商业连锁,自主建设、自主经营,进军以县乡为主的农村市场。

  鄞州利时百货开业、桐庐利时百货奠基、海盐利时百货动工、新江厦购物中心开业、衢州利时百货签约……利时以不可思意的速度扩张。目前,利时已拥有百货商场6家,连锁超市40余家,覆盖宁波及浙江省内,而商业连锁的发展也为集团带来的丰富的现金流量。

  李立新说:“在农村市场开商场、办超市,既响应国家号召,增加了就业岗位,又能为企业带来不错的利润,何乐而不为呢?”

  2005年5月,利时集团收购宁波大型百货公司――新江厦百货和新江厦连锁超市,全面进军商贸流通领域。经过几年的发展和经营,利时百货和新江厦连锁超市发展势头迅猛,年销售额已经占到集团总额的一半左右,并且大有超过之势。“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的发展战略和方向是正确的,与国家的宏观产业结构调整不谋而合。试想,如果不是及早对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农村市场的话,恐怕也会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中陷入困境。”李立新说:“在农村市场开商场、办超市,既响应国家号召,增加了就业岗位,又能为企业带来不错的利润,何乐而不为呢?”

  2009年,利时集团的总营业收入70亿元,而商贸流通业收入就占了6成。如今,随着新江厦百货集士港店和利时百货的相继开业,是利时百货的开业是利时集团发展商贸的一个里程碑,也标志着商业老字号新江厦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吴敬琏:他们比我们更穷、更有竞争力

  转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中国经济转型提了27年。政府需要消除体制性障碍需要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政治体制,平等的经济体制,营造法制环境等。

  企业在这时更应该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现在我国制造业的基础,应该说是相当雄厚,产业链相当完整。在这种情况之下,完全有条件培育我们自己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拳头产业,完全有可能在国际的技术标准的制订上能够有一席之地。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能提高我们的附加值,靠便宜的劳动力,已经跟我邻国没有竞争力了,因为他们比我们还穷,他们的劳动力更便宜。因此,中国企业需要培养自身软实力,掌控产业链布局,脱离成本厮杀,才能赢。

  李华年:军事记者出身,实力派营销新锐,长期从事营销策划、品牌传播和企业文化建设等相关工作,擅长通过低成本的事件营销塑造品牌、打开市场,策划组织10余起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营销活动。曾担任海军报驻宁波站记者,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转业后,从事政府部门宣传工作。目前为中国民企500强、中国制造500强品牌传播负责人,兼任国内多家财经类媒体及专业网站的特约撰稿人及专栏作家,先后在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报、全球品牌网、销售与市场等报刊、网站发表消息、通讯、诗歌、散文、图片等及营销文章作品1000余篇。

【编辑:朱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