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1973年,余姚河姆渡村的农民在兴修水利设施过程中,从3米多深的泥土中挖出了夹杂着很多‘石头、瓦片、骨头和木头、树枝条’的杂物,于是河姆渡遗址在偶然的机遇中破土而出,由此揭开了宁绍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神秘面纱。如今,想要了解7000年前先民们的远古文明,就到我们遗址博物馆来看看。”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馆长李安军说。
投入2100万元、历时近1年完成了建馆16年来首次“大变脸”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去年5月重新对外开放。新馆主体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1600平方米,比原来增加了400平方米,共分“沧海桑田”、“日出而作”、“湖居人家”和“心灵之声”四个部分。
“与改造前相比,新馆的展陈内容从原先单一的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调整为以河姆渡、田螺山等遗址出土的文物为主线的河姆渡文化。”博物馆馆长李安军告诉记者,新馆运用立体布展,采用了大量的多媒体、语音导览系统、大型场景制作和观众参与互动项目等多种解读方式,使普通观众不用讲解员就能读懂深奥难解的河姆渡文化。馆内共展出文物近320件,其中田螺山遗址出土文物100件,还有鲻山遗址、鲞架山遗址等出土文物若干件,全面展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期偏晚阶段活跃在宁绍地区先民创造的河姆渡文化遗存。
改造后的新馆还在一些展厅设置了数台电脑设备,能形象直观地看懂7000年前先民生产生活方式,让观众在与先民的“互动对话”中,体验原始人群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东南商报记者 李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