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踏歌:又见唐宋“踏歌娘”
月下踏歌是我国中秋的又一重要习俗。宋《宣和书谱》云:“南方风俗,中秋夜,妇人相持踏歌,婆娑月影中,最是盛集”。踏歌是一种“相抱聚蹈”、“踏地为节”的集体歌舞活动,至今盛行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与周边国家。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庚寅中秋!郑氏十七房举行的月下踏歌,同样由上海师范大学女研究生团队按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精心编排,并邀在场游客一起载歌载舞。悠扬的古韵、梦幻的意境和倾情的狂欢,给来宾描绘出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传统中秋。
“月下踏歌,在传统中秋习俗中,是人和月亮沟通的一种方式,是亲近月亮的体现。表达了人们美好、团圆的夙愿。”翁敏华教授告诉记者。
昆剧专场演出:让游客痴迷沉醉
在中秋之夜,上海昆剧团还为在场的游客奉献了包括汤显祖笔下“临川四梦”之一的《牡丹亭》名段《游园惊梦》在内的三出精彩昆剧演出。在拥有600多年历史的郑氏十七房青砖黑瓦之间,笛、弦、鼓、片的伴奏和着演员口中的吴侬软语穿过了雕花的窗,绕过了斑驳的墙,远远消散在清灵空旷的夜空。
“如此近距离地欣赏昆剧还是第一次,演员的一颦一喜带我们进入了昆剧优雅沉醉的世界。”一位游客对演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