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市国土资源局鄞州分局张苏红:平凡中的风采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0-09-23 07:53:07

  中国宁波网讯 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每天面对的是大量枯燥乏味的数据;怀着身孕到野外搞测绘,加班加点地建数据库,分秒必争地普查地籍……在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岗位上埋头苦干,一干就是十年;

  她,经常手捧厚厚的专业书,挤时间学习国土业务、地籍测绘等知识,主持完成了多个试点性的国土规划、测绘、地籍普查等方面的重要课题,成为国土信息化方面的专家;

  她,与同事和睦相处,手把手地帮教新同事,将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的人,她的团队被评为“2007—2009年宁波市先进模范集体”。

  她就是宁波市国土资源局鄞州分局信息中心副主任张苏红,鄞州区机关效能建设中的先进典型。

  “工作量大,时间又紧,不加班加点咋办”

  今年42岁的张苏红,老家在四川邻水,1992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冶金部西南地质勘察局、冶金部宁波勘察研究院工作。10年前,作为测绘专业人才被引进到鄞州区国土资源分局的勘测规划所。当年所里只有三四个人,女同志也需要去野外测绘。后来,30多岁的她有了身孕,妊娠反应很大,但只要工作需要,她还是会挺着大肚子,坚持到农村、山区搞测绘。

  鄞州国土分局成立早期,土地报批、登记发证、出图纸等均采用手工操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土信息化建设逐渐被提上工作日程。2004年,鄞州国土分局以勘测规划所为班底成立了分局信息中心,全面开展国土信息化建设。要实现信息化,必须建立数据库,到野外采集信息,然后分门别类地将数据录入到电脑中。当年,这样的工作还没有人做过,一切要从零开始。张苏红和同事边学边干。网络建设,没有宽带,就通过局域网,先在咸祥土管所、姜山工业园区试点;硬件配置,没有先进的设备,就用扫描仪一张张地输入;缺乏软件,选择了当时国内比较专业的公司,合作开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第一套系统导入数据时,数据多,工作量大,调试、安装所耗时间长,张苏红一直“盯”着电脑,连续两三个星期。

  新开发的软件需要不断更新,软件的更新也意味着一次庞大的数据的重新输入,又要耗去很多时间。每当这时,张苏红和同事又得连续两三个星期“盯”住电脑。

  启动于3年前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工作量之大常人难以想象。2009年年底,为录入“二调”数据,张苏红时常工作到深夜。

  从“金土工程”、全省千万亩标准农田提升工程、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商品房的土地登记发证操作流程,到最近的绕城高速公路东段勘测定界测量工作,工作量惊人。普通人一年251个工作日,而张苏红起码工作300天。

  “国土资源信息化,从没搞过,不学习咋行”

  张苏红所学的是工程测绘专业,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为此她积极争取和寻找各种机会参加培训,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各类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软件,并通过三年苦读完成了武汉大学遥感与GIS专业的本科函授。家里床头放着厚厚的专业书,外出时她总随身带一本书。

  建设用地报批需要更新数据库时,张苏红专门买来一本大型数据库书,先“啃”起来。在工作实践中,张苏红不断发现问题,随时对软件提出新的要求。她的头脑也像这系统一样高速地运转,地理数据结构、拓朴关系等深奥、专业的知识技术,都被她掌握了。如今,合作已达七年的武汉“中地”公司对张苏红的评价是:“比技术水平,她甚至超过我们的研发人员。”

  对于刚分配来的大学生,凡是他们不懂的,张苏红都会手把手地教;对于前来请教的,她总是耐心地讲解。合作单位向她请教,她也一遍遍地解答,将技术要点写在纸上交给他们。

  这些年,张苏红主持或参与的项目有:经国土资源部验收的土地利用现状管理系统,全国县级土地规划管理系统,全区城镇规划区内1∶500地籍测量、建库及地籍管理系统,其中“地籍信息管理系统”荣获中国“地理信息优秀工程奖”等。鄞州分局网站建设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中名列第三,在全国排名第十一。

  时间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张苏红,照顾家庭和孩子的时间就少了。她很少有时间带儿子出去玩,甚至连陪儿子去书店的次数也不多,有时就利用下班时间从书店捎带几本书回去。42岁的她,头发白了很多,眼睛高度近视。由于长期盯着电脑,她还患上了颈椎病和腰肌劳损症,病痛时常常转不了颈、直不起腰,常会出现胸闷头晕症状。同事劝她多休息,她总是说工作紧,熬一熬就过去了。

  采访张苏红,记者很为难,她不善于讲自己取得的成绩。你问她时,她不是说“忘记了”,就是说“记不清了”;要她说说工作上的艰苦,她微微一笑,“过去了,没有什么。”(宁波日报记者 朱军备 俞珠飞 章燕飞 于玲玲)

【编辑: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