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王其高教授和97岁的老母亲在自家小院里。(朱和风 摄)
“娘,你再躺一会儿,我给你去泡麦片。”农历八月十五下午,宁海长街镇伍家屿村的一幢小楼里,73岁的河南开封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教授王其高老人用手轻轻地揉着母亲的额头,喃喃地说。
10年了,王其高推掉一些科研单位聘他出任顾问的邀请,回到母亲身边,一刻不离地陪伴着母亲,被同事和村民誉为“孝子”。
母亲,是我无以回报的天使
王其高自年幼起就对母亲十分孝顺。他告诉记者,母亲怀他六个月时,父亲离家远走高飞,从此音信全无。当他呱呱落地后,母亲用羸弱的肩膀担起了抚养孩子的责任。为供他读书,母亲像男人一样躬耕在阡陌垄里,一年到头不吃肉,省下钱供他读书。“有一年,家里实在没钱供我读书,母亲焦虑过度病倒了,就让我把皮箱卖了。皮箱是母亲的嫁妆,最后卖了3元钱凑学费。每每想到这一幕,我就深深地感谢母亲,她是我无以回报的天使!”王其高动情地说。
1956年,当王其高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哈尔滨工业大学后,母亲对他说:“孩儿,你好好读书,我会设法寄钱解决你的生活费。”王其高知道,母亲寄来的每一分钱,都是她冒着被海浪卷走的危险,赶海捡泥螺、蚶子挣来的“卖命钱”。他在学校里节衣缩食,发愤学习,每学期都能得到助学金,然后他拿出一部分助学金寄给母亲。王其高知道,母亲不会要求自己的子女感恩,但作为孩子应该孝顺母亲,百善孝为先。
母亲,孩儿会永远陪伴着你
1961年,王其高大学毕业分配到河南开封工作。1967年,他把年过半百的母亲接到了开封,让她享受天伦之乐。
母亲在开封住了20年后,惦念着宁海老家的一草一木,最后还是回到了宁海。因放心不下独自在老家的母亲,王其高便时常回宁海探亲。1998年,王其高即将从开封大学常务副校长的位置上退下来时,当地一些科研单位、大公司想高薪聘任他作顾问,王其高对这些单位的负责人说:“你们聘我可以,但我退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宁海侍候母亲一年。”当年退休后,王其高回到宁海,洗衣煮饭,每天和母亲生活在一起。
“我母亲是一个继承了中华美德的优秀女性,我在宁海的日子里,她每天说自己身体还硬朗,一直劝我回开封帮助科研单位工作。”王其高说。回到开封后,学校聘任他负责招生工作,一家科研单位还聘他担任技术顾问。
2001年8月,王其高和同事去黄山旅游。在机场他接到妻子的电话:“母亲生病了,惦念你了!”妻子的电话让王其高中断了黄山之旅,直接乘飞机回到宁海,从此开始了他和母亲不离不弃的十年生活。
母亲,孩儿要让你每天快乐
王其高每天晚上要看书两小时以上,长期在北方生活又养成了吃硬米饭的习惯。但是,已近期颐之年的母亲却喜欢早睡,喜欢吃细软的米饭。为此,王其高改掉了晚上看书两小时的习惯,还和母亲一样吃细软米饭。他说:“年过七旬不能随心所欲,尊重母亲的生活习惯,不违背她的愿望,成了我在宁海的重要生活。”
伍家屿村的村民对他说:你一个大学教授,高级知识分子,照顾母亲不是你的长项,可以让你母亲去敬老院或雇个保姆。王其高连忙摇头说:“有我在,是不会把母亲送去敬老院的,也不会雇保姆!”
王其高的孝心,也在一家人中起到了楷模作用。7年前,小女儿结婚时,刚巧奶奶90岁大寿,女儿建议,把结婚酒和奶奶的90岁寿酒一起办。那天,小女儿带着未婚夫赶到宁海长街伍家屿村,一对新人搀扶着90岁的奶奶来到长街大酒店,邀请乡亲们一起在酒店庆贺。前几年,王其高的妻子来宁海小住,碰到婆婆便秘,她就毫不犹豫地将婆婆的屎一点一点地抠出来,并细心地喂婆婆香蕉、米汤,说能通大便。
今年4月底,老母亲胆囊炎发作,全身胀痛难受,乡村医生无能为力。王其高当即决定送母亲去宁海的医院就诊。到了宁海第一人民医院,医生说患者年纪大,可能会在手术台上下不来,也可能成为植物人,最好请外地的专家操刀。王其高对医生说:“只要能减轻母亲的痛苦,你们请外地专家来吧,钱不是问题!”在近一个小时的手术里,王其高不安地徘徊在走廊上,直到母亲手术成功才喝上一口水。在母亲住院的10天中,王其高远在外地的儿子赶回来代替父亲值夜班,孝心在两代人中传承着。
采访中,记者惊叹,97岁的王母脸上竟没有一块老年斑,还能缓缓地在院子里散步。村里的乡亲告诉记者:“老人有今天,全靠王教授的照料!”而王其高老人乐呵呵地说:“她是生我养我的母亲,照顾她是我的天职!”
宁波日报记者 朱和风 本报宁海记者站 陈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