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北仑
北仑开创均衡教育“四无”传奇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0-09-25 07:48:17

  “‘北仑现象’的核心元素是:办好每一所学校、开好每一门课程、教好每一位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的‘四个一’理念。这是以均衡化为载体,推进区域教育质量的一个模式;是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的一个模式;是以特色发展为取向,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内涵的一个典型。”近日,由浙江省教育厅基教处、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均衡教育·北仑现象高端论坛”在美丽的北仑港畔举行。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科所及省市有关领导、专家齐聚东方大港,纵论教育理想与追求,共同探求北仑教育均衡发展之路。

  追梦“北仑教育”

  北仑区曾是十分落后的“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薄弱。但是,经过短短的20多年的发展,北仑教育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已成为了首批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和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等。

  与会专家对北仑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破解以超常规、跨越式高位均衡发展模式开创的全国“教育传奇”。

  据介绍,北仑从建区开始就定位“没有一所薄弱学校、没有一门被轻视的课程、没有一个被遗弃的学生、没有一个教育管理上的薄弱环节”的“四个无”理念并加以落实,始终以“学生为本、均衡推进,一个都不放弃”。近年来,北仑区更是按照“城乡教育齐头并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学校之间特色错位”的思路实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战略,最大限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在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教育装备经费优先扶持农村义务段学校,保证各类教育资源实现共享基础上,大力扶持农村薄弱学校改善基础设施。“十一五”期间全区教育总投入达40多亿元,近7万名城乡孩子共享均衡教育优质资源,全区学校优质教育覆盖面达75%以上,标准化学校占80%以上。各级各类教育初步实现均衡、优质、高效发展。学前教育频现创新举措,义务教育办学特色明显、普通高中质量持续提升,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社区成人教育惠及民众。

  为缩小城乡学校差距,打破农村与城区师资不平衡现象,该区建立城乡学校“捆绑式”发展模式,实行校长民主直选、骨干教师“校用区管”和教师待遇同区同酬等制度。17所城区中小学与农村教育资源薄弱学校结对,200多名骨干教师下派支教、上挂拜师。为农村边远学校教师增加岗位津贴的同时,该区专门设立每年180万元的农村优秀教师奖励金和农村学校创建优质教育资源奖励金,连续3年出现了农村教师进城区报考人数少于公布岗位数现象。“农村老师不愿到城市,这简直是全国的一个奇迹。”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督学、教育部督导室原主任郭振有由衷感叹。

  开创特色校本课程

  自2002年成为全省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后,北仑区将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全部纳入课堂教学,每所学校规范操作,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认真实施地方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在蔚斗小学,开设的“特色课程”就达33个,涵盖五大门类。“寻找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方式,尽可能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发展的空间。”蔚斗小学校长严雪霞说。基于这个理念,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力争把每一门课都变成“精品课”。这种“活力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像蔚斗小学一样,梅山中小学的武术、淮河小学的数码艺术、华山小学的乒乓球、绍成小学的钢琴、大碶小学的跆拳道、东海实验学校的器乐等校本课程,既让学生有一技之长,又打造出了学校的特色品牌。目前,全区涌现市级优秀校本课程7门,区级优秀校本课程16门,8所学校获区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先进学校称号。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所,省级特色学校7所,市艺术特色项目学校5所,市区各级体育特色项目学校和训练点17所,区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12个,“校校有特色,校校有风格”的局面基本形成。

  从建区初的“四个无”到“四个一”,北仑区在教育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着眼于发挥教育的系统性和结构性功能,面向每一所学校、每一门课程、每一位学生和每一位教师,通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制度的不断创新,持续地推进教育的均衡化水平,并借助于区域教育的不断均衡化,实现区域教育水平的整体发展和区域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闻晓明)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