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9月21日的8天时间里,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出现较快升值的态势,人民币接连创下汇改以来的新高。昨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虽回落至6.7098,但相比前一周仍有较大升值幅度。
人民币汇率的连续升值触动了出口企业的敏感神经。然而,据记者了解,许多出口企业在大叹苦经的同时,却并未有效采取汇率避险手段来降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高运胜博士指出,中国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要采用包括金融手段在内的多种办法,尽量降低因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的损失。
外贸公司手中的美元成“烫手山芋”
最近,许多外贸公司手中握着的一大堆美元成了“烫手山芋”。
记者昨天采访一家外贸企业的业务员曹玲燕时,她正在为刚刚收到的美元发愁。“现在我这里已积累了好几笔美元,都还没去银行兑换成人民币,因为最近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较快,按现在的汇率兑换损失不小。希望接下来几天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能够下跌一些。”由于没有采用任何金融避险产品,近期人民币的升值让曹玲燕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损失。
与曹玲燕所在企业相似,由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我市很多出口企业的利润都“被缩水”。中银(宁波)电池公司财务部经理苏付军告诉记者,近期人民币升值较快,虽然公司采取了出口押汇这一手段减少损失,但只能减少60%左右的汇率损失。目前公司已经与有关银行进行了沟通,希望能找到更好的避险办法。
近期人民币升值不仅影响出口企业的效益,还对出口企业的报价策略和接单谈判带来干扰。记者从利时进出口公司了解到,由于人民币升值,导致利时公司的产品在美元计价时出现较大上涨,有几个采购商已转到东南亚寻找供应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我市的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日用消费品领域,利润附加值不高,全市出口平均利润仅5%左右。人民币升值将对我市出口企业尤其是纺织服装、制鞋、摩托车等行业企业带来较大影响。一旦人民币升值达到5%,纺织服装业的成本就会上升0.8%,而服装业的出口平均利润目前仅为3%左右;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业的成本将上升0.3%,也将摊薄本就微薄的家具出口利润。
采用金融避险产品的企业并不多
尽管众多外贸企业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深有感触,但购买金融避险产品的外贸公司的比重却并不高。这点令人意外。
交通银行宁波市分行是我市对外贸企业服务较多的一家银行。该公司国际业务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外贸企业对金融避险产品的需求明显增加,远期结售汇业务、贸易融资业务等业务量增长很快,相关业务的资金量已超亿元,办理这些金融避险业务的企业有百家以上。
而来自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宁波分公司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以来,在信保项下办理贸易融资的外贸企业已有160多家,业务量超过了21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的业务量。
尽管这些金融机构的金融避险业务出现快速增长,但相比于宁波外贸这个“大盘子”,仍显得非常单薄。
市外经贸局副局长丁海滨告诉记者,由于外贸企业对今年的人民币升值有预期,所以年初以来出口企业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的意识在不断增强,不少出口企业开始购买远期结售汇的金融避险产品。从市外经贸局掌握的情况来看,购买金融避险产品的企业粗略估计有近2000家,覆盖宁波约50%的出口额。
不过,丁海滨还透露了一组数据:截至到今年8月份,宁波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已经突破了10000家,其中有出口实绩的企业有9000多家。这意味着,以9000多家出口企业这个基数来计算,有超过6000家企业没有采取金融避险措施以应对人民币汇率的风险。
■小调查
防范汇率风险手段总体仍较初级
就企业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这一问题,记者对我市10家出口型外贸企业进行了小型的调查。
受访企业对象涵盖了大中小三类出口企业。调查结果显示,50%的企业没有采用金融避险工具来规避汇率风险。
这一结果意味着,尽管我市出口企业都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有切肤之痛,但总体上我市出口企业对人民币汇率风险的防范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
在受访的10家企业中,有5家企业通过出口押汇等汇率避险工具对收到的外汇进行了规避风险的处理,其中就包括奥克斯、广博、成路双马等出口规模较大的企业。在5家未采取任何避险手段的企业中,有3家企业表示以前曾经购买过避险产品但发现效果不好,最终决定放弃,有2家企业表示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和意识,对如何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未作深入研究。
调查还发现,我市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风险的主要办法是在合约中设置汇率条款以提高出口价格以部分避免损失。不管是利时、奥克斯等大型出口企业,还是滕魄、华孚等中小型外贸公司,都在与外商的合约中标注了汇率条款。滕魄休闲用品公司高级经理杨衍庆表示,公司在合约谈判中与采购商约定,在汇率变化超过3%时,价格将作相应的调整,但汇率变动幅度不到3%时,损失还是企业自己承担。
业内人士坦言,这种单一的价格手段在应对复杂的汇率变动时往往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