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中心城区“两横两纵”街景整治工作即将全面启动。街景整治项目涉及面广,事关百姓切身利益,为了使设计方案更加人性化、更加科学,前天,市建委邀请规划、设计、园林、文保等有关方面专家专题召开街景整治工作征询意见座谈会。与会专家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对“两横两纵”街景整治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龚建峰(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
街景整治是必要的、可行的,在实施时建议考虑整体性和连续性原则。
从城市整体出发,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出清晰合理的街道布局,划分明确的街道等级,明确各条街道在城市整体景观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针对性地以人为本原则加以实施。同时,充分考虑人的情感、心理及生理需要,把人作为街道空间主体进行研究设计。
道路整治应根据区域功能结构及各个路段用地特点进行分段实施。
赵林强(杭州市城建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
城市道路整治项目涉及面广、难度大、专业性强,实施方案应慎重,避免达不到预期而引起反复整治。
在实施中,建议道路“白加黑”应重视路基设计,避免整治后沥青路面经常维修;施工图设计时逐段逐点有具体的大样图;绿化设计应考虑不同季节树种选择和立体绿化等;立面设计方案应考虑建筑造型、环境条件等,应采用耐久和便于清洗的材料;重要节点灯光需进行专门设计。
丁熊秀(宁波市风景园林设计院院长、高级工程师):
建议针对每条道路存在的问题作现状分析,要针对每条路的设计理念找准具体的落脚点、表现手法和体现形式,特别要注意每条路整治的设计理念与现状特色的贴切展现。
周其东(九三学社宁波市委员会副主委、高级工程师):
街景整治的目标在美观、畅通、安全、简洁之外,要更加强调经济实用、富有特色、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人与自然、街区的和谐。所以,四条道路整治灯光设计在灯具和光源选择上不要太杂太繁,要体现大气、简洁。本次整治一定要突出重点,用点睛之笔来衬托或者充分表现整治的亮点。
张晓斌(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
建议绿化景观改造时应对现状绿化充分利用,增加色彩丰富的花卉等,考虑设置立体绿化,其中现状的几个广场建设不宜大规模改造,局部更换一些绿化即可。建筑立面改造应选择景观较差的进行整治,切实作好效果对比。设施改造中的交通指挥指示设施和公交站点等都要有统一标准,重点可增加智慧交通设施,为智慧城市创造条件。沿街广告需整治,可增设一些雕塑,围墙和建筑侧面的壁画则应由宣传口号向艺术作品方向转变。塑造特色城市、提升城市品位,使居民有归属感,使外来游客感受宁波的特色。
邬志刚(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高级工程师):
改造时考虑新老结合才最具活力。街景改造不仅仅是一条线,更是一些点,尤其是重点部位和线、面及街区延伸的结合。绿化树种的选择要有美感,关键是绿化与人的互动,其中小品和标识都是创意城市的细化表现。最好不要给乔木打灯光,幽静的灯光更显高雅。
王彭伟(宁波市园林管理局副局长、教授级高工):
园林景观整治应慎重选择与调整街道树,如柳汀街、药行街、人民路等原有香樟与广玉兰是有利于交通通行的,最好能尽可能保留;机非隔离带绿化改造方面就因地制宜,对现有的道路绿化覆盖度高的地段,如长春路,此类地段宿根花卉不能生长,建议以较耐荫物替代。同时应根据地段特点与今后管养特点,尽可能减少花卉用量。
道路绿化的提升是关系到道路整治成败的关键之一,如高塘四村、濠河公园等提升方案应进一步细化。同时,整治应增加立体绿化内容,包括隔离带、栅栏立体绿化。
徐建成(宁波市文广新闻出版局文博处副处长):
街景整治要体现宁波城市形象,有人文精神和色彩追求。同时,要定位简捷,有灵魂、个性突出、适合营销。要配套建立管理办法,维护整治可持续性。
庞菊爱(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讲师):
要深刻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抓住“传承文化”与“塑造形象”两个牛鼻子,建议设计团队增加了解宁波文化的专家,静下心来深入挖掘街道中内含的文化,并加以保存、改造、充实。设计时要抓住“低碳城市”、“智慧型城市”两个主题,材料选择、功能增设方面要具有前瞻眼光,保持街景整治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街景整治一定要强化市民参与意识,市民的智慧是无穷的,特别是老宁波人,他们非常熟悉宁波历史,对生活环境有深刻的了解,建议此次整治时要调动市民参与的积极性。设计团队也要深入市民中了解民意,使市民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
据悉,随着街景整治项目建设进程的深入推进,相关部门和工程指挥部还将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征询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以切实体现“我的城市我设计”的工作理念,从而更好地开展街景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