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职业品烟师周建华:为了健康最好远离烟草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0-10-07 07:29:04

  有一群特殊的烟民,他们的感官非常敏锐,他们的工作就是吸烟,每个香烟新品的开发,都要经过他们千百次的品吸,他们吸的不仅是烟,更是社会责任。他们就是职业品烟师。

  品烟并非想像中那么惬意

  周建华是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的副主任。2006年前,他一直是宁波卷烟厂(现浙江中烟公司宁波制造部)的职业品烟师。

  他1981年进厂,由于一直爱好化学,于1992年被调任做品烟师,并获得全国评烟委员会聘书,“当时我成了产品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品烟只是工作任务的一项,另有烟草外观评判、化学分析等职责。”

  而最令他难以忘怀的是长达14年的“品烟生涯”。周先生认为,吸烟者往往会羡慕品烟师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然而事实上并非想像中那么惬意,这是份既有成就感又挺艰辛的工作。

  品烟中的“大循环”与“小循环”

  那时候,周先生每天得试上3~4支烟。一批香烟生产出来后,他会和其他三位品烟师一起来到试烟室。第一件事是喝绿茶和吃无香味的水果(西瓜等),因为这样才能保持口腔滋润,消除异味,从而不干扰香烟的香味。

  做完准备工作后,他就会随机抽几支烟进行品评,每支烟的第一口他会吐掉,因为第一口烟混杂空气多,属不完全燃烧。

  品烟时,每支烟大概只燃烧三分之二。周先生告诉记者,整个品烟过程有“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形式,“大循环”指烟在口腔停顿几秒钟,咽下去,然后从鼻腔出来。“小循环”烟在口腔里后直接从鼻腔出来。“大循环”和“小循环”交替进行,从而完成对香烟的品评。

  试烟讨论会像艺术鉴赏会

  香气、杂气、余味则是具体的品评标准,他说香气又细分为香气的愉悦感、香气的量、对感官的刺激程度这三项,这些都能在“大循环”和“小循环”中品味出来;而杂气指的是烟草中的异味,这个当然越少越好;余味则指吸烟后烟气在口腔中的残余程度,优质的香烟几乎没有余味。

  品完几支烟后,品烟师们就会聚在一起讨论试烟的感受。周先生说,这种讨论让他很享受,因为这就像艺术鉴赏会。

  很多时候大家看法未必一致,在烟草质量、尼古丁浓度等方面会产生分歧,这个时候他们会再抽几支烟来品,直到达成一致见解为止。

  花了一年时间才适应

  品烟师工作的背后,也有不少艰辛,“刚开始做品烟师时,我的尼古丁承受能力不是太强,抽几根烟后会觉得恶心,常出现醉烟现象,后来我不停地喝绿茶吃水果,花了一年时间才慢慢适应过来。”

  长年的刻苦钻研使他拥有了良好的业务技能,周先生能准确说出产自云南、贵州等各地烟草的特征,每拿到一支烟,他都能根据烟草味道判断出原料的优劣,并第一时间指出杂气、余味等制作工艺上的问题。

  希望这是夕阳职业

  2006年以后,周先生升职了,但10多年的品烟师生涯让他带出了许多徒弟。他常叮嘱他的弟子们:优秀的品烟师淘汰了杂气、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含量高的劣质香烟,从而能减轻烟草对烟民身体造成的损害,它虽算不上一份崇高的职业,但也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周先生说,自己很幸运,因为家人一直支持他的品烟师工作,还对他的身体健康进行了无微不至的关怀,生活中的他有品酒、汽车鉴赏等爱好。

  然而,吸烟毕竟有害健康,周先生认为品烟师虽是健康的“把关人”,但作用却很有限,在提倡全民戒烟的今天,他认为烟民们获取健康的最好方式还是少碰或远离烟草,对于“品烟师”这一自己曾热衷的事业,周先生倒宁愿它随着社会进步而渐渐成为“夕阳”职业。

  东南商报见习记者 刘挺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