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十里红妆》、《镇海龙鼓》、《九龙柱》……近日,镇海区民间文艺队伍接连在上海静安寺广场和世博园演出,引来观者如云。上海专业演艺人员看后,专门前来取经。“草根”登堂入室成“大雅”,镇海传统民间文艺找到了破解成长烦恼之法。
传统民间文艺的产生和流传有其历史和社会背景,时至今日,很多表演方式和节目内容已难以适合群众的欣赏口味。是任其消亡还是传承改造?镇海区选择了后者。利用现有的200多支民间文体队伍,该区推出了“雄镇大舞台”群众文化活动平台,每年的活动在200项以上。另外,成立全省首个新农村文化建设专家团和近百人组成的业余文化顾问团,帮助挖掘、打造精品和培养艺术骨干。
镂雕大红花轿、朱漆鹅头喜桶、小巧绑脚台……这些“老宁波”嫁妆被改装成镇海招宝山街道居民表演《十里红妆》的乐器,去年他们以808人的表演规模,创下婚俗打击乐器表演人数的世界纪录。在此之前,该街道已先后推出“后大龙鼓”、“镇海更鼓”、“威风战鼓”、“招宝商鼓”等节目。其实,这些节目都是由当地传统的鼓乐表演脱胎而来。
如今,对传统民间文艺进行改造式传承成为镇海打造文化精品的重要手段。两年来,“雄镇大舞台”推出了“老戏新唱”节目140多个。《澥浦船鼓》是200多年前渔民庆祝丰收的鼓乐,如今它的伴奏乐改编成新曲《渔老大》,增加了笛子、大旗锣、钹等响器及船工号子,艺术内涵更上一层楼;《九龙柱》把传统舞龙的横龙改为竖龙,凸显巨龙昂首时的威武,加上喷雾吐焰等特技,增加了舞台效果;《快乐的手工匠》把弹棉花、补碗、箍桶、掌鞋、拉锯、磨刀、敲更等各种声音组合成了独特的音乐形式……
镇海“草根文艺”充满着乡土气息和鲜活的生命力。最近两年,“雄镇大舞台”参演群众5万多人次,观众超过30万人次。与此同时,《后大龙鼓》、《十里红妆》连获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澥浦船鼓》获得省“群星奖”金奖;新编蛟川走书《炮魂》获得全省曲艺表演一等奖……经过改造的传统民间文艺正日益获得群众和专业人士认可,登入大雅之堂。
最近几年,镇海每年要拨出100万元资金,奖励“草根文艺”力作。同时,先后在澥浦中心小学、镇海职教中心、蛟川中心小学建立了船鼓、蛟川走书和剪纸传承基地,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培训,一批批孩子因此成为新的传承者。
宁波日报 罗涟浩 张如新 张 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