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攀亲”的制造企业不在少数
除了为轨道交通建设提供配套的工程设备之外,我市一些机电设备制造企业也在积极行动,希望能与轨道交通“攀亲”。
奥克斯集团积极与轨道交通公司联络,希望能够参与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竞标。宁波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姜灿华表示,奥克斯中央空调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非常希望能够参与宁波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为家乡的城市建设贡献力量。据了解,上海地铁浦江站综合楼项目就使用了5套奥克斯集团的中央空调及四面出风式内机共60台,奥克斯也因此积累了为地铁项目服务的经验。
以电梯为主打产品的宁波欣达集团公司也积极准备进军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由于国内轨道交通设备市场主要被合资品牌和国外品牌所垄断,宁波电梯企业一直未能涉足轨道交通领域。而被挡在门外的主要原因,是在大提升高度电梯产品上存在“短板”。根据轨道交通关于电梯和电扶梯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的高要求,欣达集团投入近6000万元加大研发力度,引进了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今年4月,该公司研发的大提升高度电扶梯样机通过了国家认证,这意味着欣达拥有了轨道交通电扶梯的技术条件和资质。
此外,天安集团、球冠电缆、宁波华缘、东方集团等众多制造企业也纷纷摩拳擦掌,欲分享宁波轨道交通建设的“大蛋糕”。
【相关调研】
“蛋糕”规模高达百亿元
其中宁波企业有能力分享的至少有12亿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调研认为,宁波企业在涉轨制造业领域有着一定的竞争实力,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项目提供了超过100亿元的市场空间。同时,企业要放眼长远,瞄准国内涉轨产业的市场空间进行培育,使宁波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涉轨产业制造群,为全国的地铁项目提供产品。
我市有能力提供直接配套的制造企业约有200家
据介绍,除了工程施工装备之外,轨道交通制造业拥有10大系统,分4个层次,包括核心层、次核心层、外围通用产业层、其他零配件层。这4个层次所占的资金比重分别为:核心层占80%、次核心层占8%、外围通用层约占10%、非系统层占2%。
根据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组成的联合课题组发布的调研报告,目前我市有能力为轨道交通建设直接配套的制造企业约为200家,产值在200亿元左右。
在外围通用层和非系统层中有较强的竞争力
具体分布来看,在轨道交通的4个层次中,宁波企业在外围通用层的供电、环境控制(包括屏蔽门)、给排水、消防报警、自动扶梯等系统上有较强的实力;在非系统层产品如照明、站内设备等方面有很强的竞争力;在为核心层配套的内饰件、传感器、紧固件、齿轮、轴承、变压器、开关、线缆等零配件方面配套能力很强;但在次核心层,我市连提供配套零部件供应的企业都几乎没有。
也就是说,200家与轨道交通直接相关联的企业,在外围通用层和非系统层中有较强的竞争力,而在所占资金比重高达80%的核心层,我市企业只能通过提供零部件配套服务来分享“蛋糕”。
宁波制造企业有能力分享的“蛋糕”规模至少有12亿元
课题组发布的报告分析认为,从宁波轨道交通的投资规模来看,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对机电设备的需求规模在百亿元左右。这表明,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工程为宁波本地企业提供了至少12亿元的市场规模。而随着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的全面推进,宁波轨道交通的“蛋糕”规模还将不断扩大。
“宁波的相关企业可以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技术实力来发展配套服务,发掘这片新的市场。”参与“轨道交通建设带动产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课题调研的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钟海州表示,“根据本地制造业的现状,我们希望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能有5%的本地化率、2号线能有10%的本地化率。这样可以逐步使宁波成为国内涉轨产业的重要制造基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提供涉轨装备。”
相关资料显示,未来10年内全球轨道交通四分之三的投资将集中在中国。目前我国已有14个城市建设轨道交通网络,25个城市正在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网络,轨道交通设备制造的市场需求保守估计将在万亿元左右。
“宁波轨道交通制造业一旦抓住机遇,有望成为未来20年宁波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对于宁波涉轨制造业的发展前景,专家分析认为,“轨道交通制造业具有高科技化、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等特点,宁波相关企业在参与本地轨道交通项目的过程中,将带动自身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竞争实力的提高,并具备向其他城市地铁项目提供配套服务的能力,从而打造出一个全新的高科技产业。”
【相关链接】
宁波轨道交通
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宁波市轨道交通线网以三江片为核心,跨越甬江、姚江和奉化江,把三江片、镇海片和北仑片连为一体,并沿着商业轴、水轴和公建轴形成三主三辅6条线、放射状的轨道交通线网。线网全长247.5公里(城区范围),预计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成为宁波城市建设史上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其中,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项目总投资约为135亿元,预计2014年6月底竣工并投入通车试运营。2号线的一期工程已获得130亿元银团贷款,项目预计2011年初开工,力争在2015年底前建成。
东南商报记 者 殷浩 通讯员 钱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