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明天重阳宁波无雨 不妨登高辞青感受美景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0-10-15 06:44:55

  明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秋高气爽,不妨登高“辞青”。从今天开始,连绵阴雨暂告一段落。预计本周末甬城以多云天气为主,最高气温在20℃左右。只是早晨气温比较低,只有13℃~14℃,人体感觉比较凉。

  登高辞青

  感受秋高气爽美景

  民间历来有重阳登高的习俗。古时到了重阳节,秋收完毕,进入农闲,而此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季节,农民们便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也被称为“小秋收”。登高习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

  重阳正值深秋,草木已经开始凋零,富有想像力的古人便给此时的登高活动取了好听的名字——“辞青”,与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时的“踏青”说法相对应。这个时节天气晴朗,气温凉爽,不妨约上三五好友,或者陪着家里的老人出去走走,感受一下秋高气爽、白云红叶的美景。

  重阳习俗

  从戴茱萸到赏菊花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佩戴茱萸的习俗,在唐朝就已经普及。市园林绿化专家林海伦说,茱萸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初夏开绿白色小花,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可做中药,“宁波目前没有大规模种植,省内一般在浙西如临安等地比较多见。”

  古时,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把茱萸插在头上或佩戴于臂上,有时也放在香袋里随身携带,目的和端午的雄黄、菖蒲一样在于除虫防蛀,也有辟邪去灾的意图。

  重阳正值金秋时节,本是菊花盛开的时节,而菊花又寓意长寿,因此除了佩戴茱萸外,古时人们也有在重阳佩戴菊花、赏菊、饮菊花酒等习俗。这些习俗沿袭至今,戴茱萸的习惯已经几乎绝迹,佩戴菊花的人也不多见,但赏菊、饮菊花酒的传统却被保留下来。习俗的变化源于人们生活理念的转变:重阳在古时强调的是辟邪驱灾,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如何活下去,对生活也有了更多的期盼,因此寓意长寿的菊花的地位也最终盖过了辟邪的茱萸。

  敬老活动

  不能仅集中在重阳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每年此时,如何开展敬老活动就会成为热门话题。送慰问品、看戏、旅游……在民俗专家、镇海旅游局副局长李启鑫看来,重阳节可以搞得更文化些。

  “在我国古代,尊老敬老一直是有法律保障的社会制度。”李启鑫介绍,我国古代有“赐杖养老”的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凡符合一定年龄条件和爵位的老人,可以得到由皇帝赐予的鸠杖。鸠杖就是在手杖的扶手处做成一只斑鸠鸟的形状,“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因此拥有鸠杖是古代长者地位的象征。凡持有鸠杖的老人在社会上可享有优待和照顾。而那些愿意奉养持有鸠杖的老人的人,则可以得到特殊扶持。

  “受儒家文化影响,自古以来,尊老敬老不仅是对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古人更是把它当做一种治国之本。”李启鑫说,既然重阳节也是老人节,那就应该实实在在地让老人享受一些社会优厚待遇,尊老敬老活动也应该更加常态化和生活化,而不仅仅是集中于节日前后。

  东南商报记者 石承承

  ■相关链接

  换季时节 老人要起居有常

  中国宁波网讯 明天是重阳节,气候逐渐转凉,是老年人易发病的时令。老年人如何科学地养生保健?为此,记者昨天采访了保健专家、宁大附属医院王德扬教授。

  秋季是老年人疾病多发季节,此时昼夜温差大,容易诱发感冒及胃肠道疾病。而时序到了晚秋时节,天气渐渐变凉,气候也逐渐干燥,容易出现咽干、鼻塞、咳嗽、声哑、关节酸痛、大便干燥等症状,通常称为“秋燥症”。老年人由于各脏器功能已经出现衰退,对外界适应能力差,尤其是体弱及患有呼吸道疾病和慢病者更易复发。所以在季节更替之时,老年人应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王教授表示,秋季也是一个进补的时节。老年人一定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具体情况进补、食疗。在保健方面一定要与医生多沟通,不要自作主张,更不能盲目跟风进补。

  换季时节老人更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定要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对感冒等看似小的问题不可轻易忽视。要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指劳逸有度)、情绪平和”,保持“形与神俱”,才是养生之道。尤其是老年人在换季时一定要做到“起居有常”,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经形成习惯的、稳定的生活常规。

  老年人膳食“十个拳头”原则:不超过1个拳头大小的肉类(包括鱼、禽、蛋、肉),相当于2个拳头大小的谷类(各种主食,包括粗粮、杂豆和薯类),要保证2个拳头大小的奶类和豆制品(各种奶制品、豆制品),不少于5个拳头大小的水果蔬菜。(东南商报记者 檀传才)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