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陈玉贤:从一贫如洗的穷小子到商界名人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0-10-17 08:02:45

  初生牛犊走出山坳

  16岁那年,他开始做起了小贩,批发些水果、蔬菜,然后挑到镇里的集市去卖。别看他个子小,但力气还挺大。一个人挑着四五十斤的担子,早上6点出发,走十几公里的路赶到集市。原本以为集市里人多热闹,他的橘子能卖个好价钱,可由于人太多,拥挤在他的摊位前,围得水泄不通。许多人欺负他人小,拿了橘子不付钱就一走了之,他也无可奈何。所以说,陈玉贤的第一次试水做买卖,几乎是以失败告终的。

  年纪小小的他,心却很大。他觉得继续呆在家乡,做这么一些利润微薄的小买卖根本没有前途,18岁那年,他就自己插上翅膀,飞出了老家。打工的第一站,是福建漳平永福镇的一个茶场。第一次离开家乡,当然分外孤独无助,干活很累很辛苦,但倔强的陈玉贤从没有喊过一声“苦”。结果辛苦了一年,到过年回家时,他没领到一分工资,老板说要到明年才会发。没钱坐车回家,他和几个工友只好靠两条腿走路。

  他们从大年二十九早上出发,一路从福建漳平县的永福镇走到漳平火车站,花了整整十多个钟头。然后在漳平坐火车到集美,下了火车后,还得继续步行,直到大年三十的晚上才到家。一路上,陈玉贤都是憋了口气才没倒下,到了家后几乎站也站不住了,两条腿更是肿得像面包一样。母亲看到儿子肿得老高的腿,心疼得直流泪。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陈玉贤突然意识到知识的力量。若没有文化,仅仅认识几个字,这辈子也就为别人打打工,怎么可能有大的出息?他没有条件进学校去念书,可以自己找些书读啊!于是,《三国演义》、《三言两拍》等等,从中国古典小说开始,他徜徉于书海之中不断汲取知识和营养,直至参加浙大新社会组织经营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并获得结业证书。

  东餐西宿南旋北转

  挖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是1981年,那一年,陈玉贤19岁。陈玉贤老家附近有许多砖瓦厂,需要大量的松木作燃料。陈玉贤灵机一动,就做起了松木买卖,到林场低价收购,转手再卖给砖瓦厂。这一来一回,居然让他赚到120元钱,这在当时算是笔财富了。大部分的钱当然补贴家用,剩下的一点零用钱,陈玉贤开开心心地去镇里的裁缝店做了一件当年刚刚时兴起来的西装,从小都穿破旧衣服的他,这算是人生中第一件贵重时髦的衣服了。“只是那时候小地方做的西装,有点不伦不类的,还没有扣子,可在我看来,已经算很好了!”陈玉贤笑着说。

  可人的一生,难免沉沉浮浮,不可能永远成功得意。1985年,陈玉贤遇到了人生中的一次大挫折。那时,他已经在杭州做起了推销,干得还有声有色的,并把他在老家的妻子接了过来。

  可没有料到的是,本想让妻子一起享福,不久后她却意外去世。他的母亲知道消息后,也一下子病倒了。极为孝顺的他为了让母亲得到安慰,尽快把病养好,他就和现任的妻子相识并结合。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