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镇海
再现江南水乡风情 镇海生态河道建设硕果累累
稿源: 镇海新闻网  | 2010-10-20 10:48:00

  河道,清澈通畅,水波粼粼,鱼儿倏而穿梭;河岸,红花绿柳相映,假山亭榭成趣,三五垂钓者点缀其间,一派文化古城的园林风光。这样的景象,在我区河道流域随处可见。近年来,我区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区为目标,着力加强生态河道建设,开展内河水环境治理、畜禽养殖整治、工业污染治理、农村卫生设施生态化改造、岸线景观绿化等工程,累计投入资金7.4亿元,先后完成姚江东排镇海段北支线、中大河、周林港、东大河等140公里主要河道的治理任务,约占全区河道总里程的45%。

  截污工程 截断源头

  沿河畜禽污染、工业污染、农村生活污水污染一直是压在水环境治理上的“三座大山”。为此,我区全面推进以改善水质为目标的综合性工程建设,通过沿河企业搬迁和工业污染源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和畜禽集中养殖等方式,全面整治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畜禽污水。据环保部门监测,通过整治,水质已由原来的劣五类逐步提升至目前的四、五类,彻底扭转了全区水环境现状。

  记者在骆驼里洞桥养殖小区看到,整齐的生猪栏舍林立,栏舍之间是干净的混凝土路面,完全没有传统养殖场的脏乱和臭味。养殖大户陈文祥正在用水管冲洗栏舍,他说:“现在实行标准化养猪,猪粪收集后产生沼气,用于发电、供热,而污水则通过处理系统达标后再排放。”

  2004年,我区在庄市街道万市徐畜牧养殖小区建成全市第一家畜禽污水处理中心,开畜禽养殖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的先河。据了解,该处理中心日处理污水设计能力为80吨,并配套生物净化池,经生化处理后的污水再流入配套水池,水池内种植水葫芦等水生作物,利用水生作物吸收水中营养成分,使排放的水质更好。近几年,又投资建造了南洪养殖场、里洞桥养殖场、沿山养殖场等配套污水处理设施的集中养殖小区,有效改变了农村养殖污染源多面广的状况。目前,全区已建成16个畜禽集中养殖点,总占地面积300多亩,建筑面积达到60000平方米,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农村生活污水则通过生态化处理后再排入河道,一直困扰村民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也迎刃而解。在澥浦镇金张村,全村103户村民的生活污水通过管道全部流入埋在地下的处理池,再进行无动力厌氧净化处理,排出来的水干净了,污染也少了。同样,通过在企业集中区域建立综合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截污管网,有效净化了工业污水。

  综合治理 提升品质

  2003年到2005年间,我区投入3000万元,对区内主要骨干河道、重点进村河道等实施大规模综合整治。河道清淤、清障、清垃圾的“三清”工作,使境内农村河道大变样,河道深度普遍增加0.5到1米,增加河道蓄水200万立方米;严肃查处侵河占河行为,清除河道沉船,拆除占河违章建筑,不仅提高了农业抗旱能力,而且使群众保护河道环境的意识也有了较大提高。

  2005年,姚江东排镇海段整治工程顺利开工。至去年底,已完成北支线工程总计14.5公里河道的综合整治,排涝标准从现有的七八年一遇提高至二十年一遇。水生态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在河道两侧修建绿化带,配以娱乐休闲等设施,大大提升了人居质量。今年,我区又将南支线工程列入计划,对南支线的外子贡河(西经堂——上河严段)约1公里河道先行进行整治。目前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已进入招投标阶段。

  同时,我区致力于河道形象改观,进行清淤和护坎,建设沿岸景观带,先后完成中大河试验段、周林港、东大河等90公里清水河道治理。进村河道岸线的景观建设和绿化同时展开。在河道断面设计上,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干块石堆砌等方式护堤,减少砌石数量,维持原有自然风貌,保持河滩、岸线的自然形态。通过这种方式,在使河道行洪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沿河逐步成为旅游带、风景带、生态农业带和种植结构调整带,为广大农民、市民创造了优美的生活、休闲环境。

  日前,中大河(静德桥——甬江段)整治工程全面启动。该工程完工后,将极大改善中大河水质以及沿岸景观,进一步提升我区生态环境。到时,微风徐徐,江波如玉,鳞浪层层,人笑鸟鸣的江南美景将在老城区再现。

  内河是生态的血脉。目前,我区已基本形成城市景观河道、城区亲水河道、农村清水河道和田间标准河道的生态立体河道网。全区河道面貌大为改观,沿河两岸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条件。去年底,我区问鼎省水利建设最高成就奖 “大禹杯”金奖。

  动态保洁 长效管理

  每天一早,邓师傅就来到中大河九龙湖段,划着保洁船在河道上清理垃圾。他告诉记者:“我负责这段河道的保洁工作,每天清理垃圾等杂物,从上午8时到晚上6时,实行10小时保洁。”为巩固整治成果,农业部门成立河道保洁中心,主抓河道保洁工作,同时招聘新保洁人员,实行定河道、定人员(船只)、定形式、定职责的“四定”机制。目前区河道保洁中心已配有保洁人员93名,保洁专用船45条。

  区财政还每年安排河道保洁资金120万元,镇、街道进行配套,为河道保洁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河道保洁中心先后出台《河道保洁实施办法》、《内河保洁质量考核标准》等制度和措施,每月按期对河道保洁工作进行抽查,并根据考核情况对保洁人员给予奖惩。

  为更好地恢复河道的生态效果,自2004年起,采取政府补助、渔民管理的模式,建立生态河道垂钓长廊,陆续在全区主要河段上进行生态放养,已累计投放淡水鱼苗超过3000万尾。鱼类以漂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饵料,减少了河道杂质,对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起到较好作用。据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放养还吸引了不少垂钓爱好者,平均每天有近百人在沿河垂钓。下步还将加大水环境整治力度,再现江南水乡风情的生态景观。”(记者陈修宇 通讯员钱昱)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