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宁波在青川县乔庄镇扶持的大棚蔬菜生产基地。
在告别青川前,宁波的援建干部前往我市出资或部分出资的茶叶加工厂、大棚蔬菜基地、无公害养猪场,和当地农民深情告别。
两年多来,宁波援建队不仅给青川人民留下了漂亮的住宅、医院和学校,也留下了一个个可以源源不断赚钱的“绿色银行”,这些由宁波扶持的“绿色银行”曾创下了青川县、广元市乃至四川省的十多项第一:白龙茶叶公司获得四川省第一个“中茶杯”特等奖,强达种猪养殖公司是广元市最大的“零排放”养殖生猪基地,强林茶厂生产出了青川县第一批乌龙茶……
帮青川生产出第一批乌龙茶
跟随援建干部,前天,记者走进了位于乔庄镇的青川县强林茶叶有限公司。在青山绿水间,十多间厂房围成了一个小院子,这里生产出了青川第一批乌龙茶。
强林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强林告诉记者,“5·12”地震前,他的小茶厂和青川所有的茶厂一样,只生产春茶。由于没有生产夏茶和秋茶的设备,茶厂夏秋两季不向农民收购茶叶,农民也不采摘这两季的茶叶,资源浪费很大。2009年上半年,宁波援建指挥部在当地产业调研中发现这一问题后,鼓励侯强林建一个加工夏茶和秋茶的乌龙茶生产线,并投入几十万元资金帮他建房子、购设备。今年5月,乌龙茶生产线投入生产,生产出了青川第一批乌龙茶。
侯强林说,宁波援建指挥部不仅在经济上扶持他,还在技术上帮助他。今年3月下旬,在援建指挥部的牵线搭桥下,他参加了在宁波举行的宁波青川茶产业对接培训班,宁波的茶叶专家毫无保留地将技艺传授给他和其他青川种茶大户。在宁波期间,他和其他青川种茶大户还考察了鄞州福泉山茶场、余姚瀑布仙茗合作社等主要茶叶生产基地,参观了宁波市区的金钟、二号桥茶叶市场,不但学会了种茶、制茶,而且学到了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据援建干部介绍,“5·12”地震前,青川县的茶产业机械化程度低,以人工采摘为主,茶叶成本高,不利于市场竞争。在宁波的援建下,目前有60多家茶场恢复了生产,宁波扶持的白龙茶叶公司还获得了四川省第一个中国茶叶最高奖——“中茶杯”特等奖。
帮青川建起第一个大棚蔬菜基地
虽已经进入秋冬季,青川县乔庄镇青甬农业开发公司的蔬菜大棚里,却挂满了西红柿和黄瓜,宛若夏天。
总经理王芳告诉记者,“5·12”地震前,青川县没有大棚蔬菜,冬天青川百姓吃的蔬菜多半是从绵阳运来的,不但不新鲜,而且价格很高。她有心在青川建一个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但苦于资金不够。宁波开始援建青川后,一心想搞大棚蔬菜的王芳找到了主管产业扶持的援建干部,争取到了扶持资金。去年下半年,王芳在乔庄镇茶树村租了26.5亩土地,搭建了40多个大棚。蔬菜基地总投资118.5万元,她申领到的宁波援助资金达75万元,自筹资金只需43.5万元。这是青川县第一个大棚蔬菜基地,基地离青川县城近,蔬菜销路好,初步估计一年能够收入50多万元,净利润达到20多万元。
现在,青川县里很多人都知道茶树村有个大棚蔬菜种植基地,不少人也跟着建起了小规模的蔬菜大棚。
宁波援建队帮王芳建起了蔬菜大棚,也给她送来了技术。今年5月,青川县科技局与宁波市农科院联合举办了灾后无公害蔬菜种植现场培训,宁波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到青川现场授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科学建大棚、因地制宜选择品种、施肥、防病、轮作、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正是在和宁波专家的接触中,王芳知道了怎样才能种出无公害蔬菜,什么叫轮作蔬菜。
宁波援建指挥部副总指挥王梁慧说:“我们帮扶青川,不仅要‘输血’,花钱给他们造漂亮的医院、学校和住宅,更要‘造血’,扶持当地人致富。我们不能让他们住着别墅,却依旧过着贫困的生活,整天吃红薯。而要让他们有源源不断的收入,就要扶持他们中的农业产业大户,并通过他们形成产业辐射效应,让一个片区的农民和大户一起走上农业产业化之路。”
宁波晚报记者 杨静雅 通讯员 孙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