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宁波一59岁老教师8年收藏万余册古旧教材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0-10-21 13:19:32

谢永刚已搜集了1万多册古旧教材。

《四书朱子本义汇参》上已有“课本”二字。

  几乎每个晚上,59岁的江北唐弢学校教师谢永刚都会雷打不动地在电脑前熬到十一二点才睡觉。他没有和网友聊天,也不是在看流行的网络小说,他上网的惟一目的就是通过网上拍卖收购古旧教材。8年来,他受学校委托,共征集收藏了上迄明、清,下至民国和解放后的上万册古旧教材。

  收藏愿望8年前开始萌发

  8年前,江北甬江镇中心小学打算更名为唐弢学校,并准备设立一个校史陈列馆,以纪念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鲁迅研究专家唐弢,该校是唐弢先生曾经就读的母校。

  “如果能征集到从清朝到‘文革’期间的一系列课本,就能让老师和学生了解中国的教育发展史、课本的变革史。”谢永刚当即产生了为学校收藏古旧教材的想法,“我的这个想法,可是与唐弢先生的一段轶事有关。”谢永刚告诉记者,1954年的一天,唐弢曾回到阔别55年的家乡宁波,见到了小学同窗,两位老人居然还能将儿时课文《秋水轩尺牍》里的句子,用抑扬顿挫的调门背出来,“我听说此事后,费了很大劲出高价买到了这本书,由此萌发了搜集旧课本的念头。”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50多岁的谢永刚正式开始了他的淘古旧老教材的经历,旧货市场、古玩市场、废品收购站……凡是有可能找到旧教材的地方,他都去逛、去淘。自从学会上网后,他更是迷上了网上淘书,现在,他是著名的古旧图书交易网站孔夫子旧书网的三钻级买家。记者昨天看了一下他前晚的交易记录,发现他正在参与竞拍的古旧教材交易记录有20多本。

  乾隆十年就有了“课本”

  8年来,谢永刚共为学校搜集到了明代、清代、民国及解放后的各种古旧教材5800余套,共计1万多册,总花费约10余万元。因为校史陈列馆拆迁改造,原本陈列出来的这些古旧教材现在被装箱打包,寄放在甬江镇文化中心内,“总共装了40多个大箱子!”

  谢永刚向记者展示了部分尚未装箱的古旧教材和他编写的一本收藏目录。记者看到,他收藏的古旧教材中,包括四书五经、八股文章、语文、剪纸、化学、物理、算术、历史、地理、体育、珠算、天文、劳作等20多门课程,其中多数为小学课本,也包括了像《三字经》、《千字文》等在内的启蒙读物,“现在的《思想品德》课,解放前叫《修身》呢!”

  在谢永刚的收藏中,一本乾隆十年(1745年)由当时著名学者王步青编撰的线装古书《四书朱子本义汇参》可谓弥足珍贵,“这可是目前已知的存世最早的课本呢!”谢永刚告诉记者,当这本书在2007年首次被发现时,新华社、中新社均为此专门播发快讯,称“此书无论对研究中国古今教科书的发展史,还是对研究中国教育史、思想传播史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四书朱子本义汇参》原有43卷,谢永刚从网上以100多元的价格购入了其中的一本。他翻着这本纸张已经泛黄的古籍,有些得意地告诉记者:“这是我国最早印有‘课本’二字的古籍,你看这页纸的页边清楚地写着‘课本’二字呢。”

  见证宁波人对教育的重视

  宁波人编撰或出版的古旧教材,是谢永刚收藏的一个重点,目前已有数百种之多,“这些教材,见证了宁波人对教育的重视。”

  谢永刚指着一本由商务印书馆于“中华民国二十年八月初版”的《英语短篇散文选》告诉记者,该书作者可是宁波籍著名教育家桂裕,他后来赴台担任台大法律系教授,如今的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就是他的学生。而两套发黄的、1935年由南京钟山书局印行的《本国地理》、《外国地理》教材的编撰者,则是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创人、宁波籍著名地理学家张其昀,《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对这两套教材的评价甚高,认为是“突破按行政区划分区的传统,而按自然和人文综合特点分区的开拓性代表作”。

  据谢永刚粗粗统计,这数百种教材中,由宁波本地出版社印行的就有几十种之多,“清代、民国时期,宁波本地曾经有将近20家出版社,比较大的有汲绠斋、文明学社、大酉山房等。”而明代以来,目前可考证的编撰过教材的宁波人就有四五十位之多,如王应麟、王如璋、唐弢等。

  而在这数百种教材中,以“尺牍”和“珠算”命名的古旧教材数量超过了300本。尺牍即应用文写作,珠算则是算术的一种,“这两门课程都与做生意有关,做生意要能写能算,这又见证了近代宁波浓重的商业氛围。”

  宁波晚报记者 梅子满/文 龚国荣/摄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