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北仑
北仑博物馆:馆小乾坤大,方寸皆历史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0-10-24 09:21:06

北仑博物馆大隐于喧嚣的都市之中(资料图片)。

这些奇石,以其独特的造型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明鎏金银冠

北宋越窑刻花粉盒

  有一句话叫做“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如果用这句话来形容北仑博物馆,那是再贴切不过了。

  从市区出发,经过一路的期待,当“北仑博物馆”这五个字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我的心中不免一怔:这就是博物馆的正大门?一点也不气派,没有华丽的装修,甚至不是特意寻觅,就有可能走过错过。

  见到它的第一眼,或许会有点失落,但是有个数据让人对它不敢小觑,这座占地面积35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的展馆,每年的参观量在3.5万人次到4.5万人次左右。它的身躯虽显娇小,却用深厚的文化底蕴说服了国家文物局的专家,使其跻身国家三级博物馆之列。

  北仑博物馆是宁波地区第一座县市区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目前宁波仅有的四座综合性博物馆之一。北仑博物馆1996年3月12日建成,为三层建筑,1996年4月1日正式开放,2004年4月1日开始免费向社会开放。目前北仑博物馆馆藏1494件(套)珍贵文物,大部分为陶瓷器,兼有少量的玉石器、金银器、木器、书画等,其中三级以上文物86件,二级文物2件(东汉黛板、北宋越窑刻花粉盒)。在现代的藏品中,又以两位北仑籍艺术家贺友直和邵克萍的画作最为珍贵和丰富。

  东南商报记者 陈爱红 实习生 范崔燕 文/摄

  每一件文物都见证着北仑的前世今生

  博物馆一楼为序厅;二楼北仑史迹陈列馆,分为古代北仑、近代北仑、现代北仑展厅;三楼有北仑民俗文物陈列厅(兼临时展厅)。

  走进北仑史迹陈列馆,历史仿佛在眼前浮现。从北仑历史陈列馆展厅一路走去,就像是在解读一部北仑的历史。古代北仑从新石器时代的陶、罐,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璧,战国时期的弩机到隋唐的壶、罂,一件件古老的文物,折射着历史的光芒,讲述着绵绵的岁月故事。

  湖南的周先生出差路过北仑,特意到北仑博物馆参观。在明代的鎏金冠前,我们和周先生不期而遇。鎏金冠经过空气的氧化,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金光,周先生饶有兴趣地请教馆内的工作人员:“这件物品原来是做什么用的?”工作人员告诉周先生,这个鎏金冠是古代男子用来扎头发的。为了更形象地说明,工作人员介绍,《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头上有一束束起的头发,鎏金冠就是包住这束头发的,当然,它可能还有一个配套的簪子。

  现代展厅中收藏了贺友直的多幅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老街风情录》,它被专家们誉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该画以水墨画的形式,描绘了贺老童年时新碶老街的凉亭、坝头、行号、油车、唱新闻等风土人情。这些已在现代生活中消失的景象,令人留恋回味……

  每一块石头都展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为了更好地利用博物馆的有限空间承载更多的历史,北仑博物馆还在三楼开辟了临时展厅,临时展厅的陈设和主题每隔半年更新一次。记者参观的时候,临时展厅里正在展示的是“灵石奇葩”石趣轩精品藏石。

  《礼记》中说,玉不琢不成器。但凡一块美玉,只有经过琢玉艺人的巧妙构思和鬼斧神工般的琢磨,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可见石头想要成为一件珍宝得倾注创造者的多少心血和汗水。

  在“灵石奇葩”石趣轩精品藏石的展览厅里,一系列精美绝伦的石头展现在眼前。这些被誉为宁波最美的石头,果然名不虚传,它们花纹奇特,线条柔美流畅,在幽幽灯光之下,呈现出一种朴实和闲雅之美。

  其中一块名为“山色空濛”的石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全身质体通灵,在青色石料上密布着蓝色的星点,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星辰满天的天空下,感受着微微的清风吹来。此作品在2008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第四届中国名雕刻艺术展组委会评为优秀作品奖。

  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展品分为青田印石、石雕和中国奇石三大类,近10件石雕均为工艺美术大师作品,非常珍贵。

  每一幅版画都折射着时代的光芒

  北仑博物馆建馆较早,周围的其他建筑已经鳞次栉比,在原址扩建绝无可能,坐落在新碶九嘉巷的邵克萍家族艺术陈列馆距离北仑博物馆不过几百米,它在空间上延伸了北仑博物馆,成为北仑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邵克萍家族艺术馆由原来的政协书画院改建而成,设上下两个展厅,除了邵克萍的作品外,还有其两个儿子著名版画家邵黎阳、著名平面设计师邵建阳的重要作品。其中邵老的部分国画作品是1980年后创作的,还从未对外露过面。

  一走进去,一段文字让人感慨颇深。“家乡的山水哺育了我,我要回报家乡。改革开放后,我多次回到家乡,创作了《可爱的家》组画,如《海阔水深北仑港》等。我的作品回到家乡,通过博物馆的展览服务社会,我真的非常高兴。”这是邵克萍的一段话,也是他对家乡的一份化不开的情。

  邵克萍的作品中,在国际上最著名的要数《浦江晨妆》,它是英国《大英博物馆馆藏中国版画册》的封面画。邵克萍早期的代表作《一件小事》的插图和《街头》的插图是经典的教科书(中小学语文课本)插图。邵克萍设计制作的《上海人民保安队总部关防》的印章曾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949年的上海,每个人的证件上只有盖了这个印章才能够在街头自由通行。在这些版画上,有邵克萍亲手用铅笔标的阿拉伯数字的年代和分数,这些分数有着特殊的含义,譬如:1/10,表示这幅版画当时共印了10幅,而这幅是其中的第一幅。

  如此众多的珍贵作品是如何被北仑博物馆收藏的呢?这其中还有一段故事。2008年,九十多岁的邵克萍得知家乡也有博物馆之后,随即给北仑博物馆的冯毅馆长写了一封信。在信中,邵克萍希望能组织家乡的有关画家把北仑的碶桥文化画下来,还表示要挑选自己的一些作品赠予博物馆。后来当工作人员去看望邵老时,邵老慷慨地表示愿意将其剩余绘画作品和版画作品都捐赠给家乡博物馆。

  2009年11月底,在邵老写给冯馆长的最后一封信中说:“我的健康如能再延长几年,我将重印主要的几幅版画原作,充实北仑的陈列馆。此外,我还在准备版画的创作过程,从创作构思的起草,至分版割作,到拓印完成的展示,以增进观众的欣赏和研究兴趣,提高陈列馆的服务质量……我的健康尚好,还可以为爱国爱故乡做些工作。”

  不幸的是,1个多月后,邵老在上海逝世,但是他字里行间的真情让每一位家乡的人们都铭记在心。

  经典藏品背后的故事

  明鎏金银冠(国家三级文物)

  冠帽高10厘米,顶宽6厘米,底部宽14厘米,重100克,呈四梁网状,以极细的银丝编制而成。银丝直径为0.3毫米,编制的孔眼排列均匀,肉眼看不见接头痕迹,两对侧与下缘四边各织有穿簪孔。

  据悉,这件鎏金银冠于1993年10月上旬在北仑大碶镇修筑公路时在古墓里发现。古墓位于大碶周隘陈村南边的一畦农田中,距离329国道线250米,是一个七穴并列的合葬墓,每个墓穴的底部和顶都用打石板铺就。当时北仑区文管会的陈美丽主任得知情况后带领人员对古墓进行了清理,发现除第三个墓穴完好外,其余的墓都已经被盗。

  鎏金银冠就在第三个墓穴中,出土时它特别亮,通体散着金光,随着岁月的流逝,现在它表面因为氧化而黯淡了下来,但是我们仍能感受到明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北宋越窑刻花粉盒(国家二级文物)

  口径9.1厘米,底径6.5厘米,通高3.9厘米。盒盖微微隆起,盖与盒以子母口扣合。盖面刻划莲花纹。通体施青釉。

  2000年1月,北仑博物馆和北仑收藏家协会联合到郭巨进行文化下乡活动,活动在郭巨影剧院举行,有猜灯谜(谜底为文物)和文物征集与鉴赏两大项目。有一个农民拿着这件还带着泥土的粉盒来到了现场,北仑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陈卫立接待了他,一看到粉盒里的泥土,陈卫立就知道这是一件出土文物。

  陈卫立一问,果然这件文物是在郭巨附近的山上发现的,当时应该还有其他物品,这位农民只拿到了其中的一件。陈卫立向农民介绍出土的文物应该属于国家,但是博物馆愿意给其一些奖励,最后农民拿走了200元奖励,将这件珍贵的文物留了下来。

  人物名片

  贺友直:我国著名连环画家、线描大师,祖籍宁波北仑新碶西街。从事连环画创作50多年,曾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连环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连环画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邵克萍:2010年1月12日逝世于上海,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版画家协会副会长。

  地址:宁波市北仑区中河路37号

  交通路线:乘703路、710路、787路、788路等公交车至中河路站下,或乘716路至海晨公园下。

  门票:免费

  开馆时间:

  夏季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冬季上午:8:30~11:30下午:13:00~16:30

  (注:周六闭馆,节假日照常。其中邵克萍家族艺术陈列馆为周一闭馆,16:00停止入场。)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