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体教结合”成了宁波竞技体育有益尝试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0-10-24 12:50:40

  省运会落幕,宁波成绩可喜。昨天,宁波市体育局副局长王雷钧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宁波代表团表现作了大体回顾:“本届比赛我市最为出色的就是帆船帆板、短网、网球、摔跤、蹦技和跆拳道6个项目,以上每个项目宁波选手获得金牌数均列各队第一;田径、体操、射击、游泳等基础项目则是发挥平稳,达到预期目标。”他认为,作为实现“争二”目标的关键,这些项目的背后都有体制、训练、招生等方面的创新因素——市队区办、体教结合、“新宁波人”等,事实上这也正是近几年来宁波竞技体育的“新词”和“热词”。

  招生不易 所以更要探索新路

  “我们的网球选手主要是江东外国语实验小学、古林小学、高塘小学、江北中心小学等各个训练点学校的学生,他们上午上课,下午到网球中心训练;摔跤、跆拳道、拳击等重竞技项目放在鄞江中学,自行车项目放在镇海骆驼中学,这些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由学校的老师帮助解决,而竞技项目也为学校增色……”王雷钧说,这种市队区办和体教结合的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实现了市、区体育部门和学校的联动,从而在运动队训练、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保障,其成效也体现在了本次省运会的成绩上。

  “以前宁波竞技体育基本上都是体校一家独办,过去包吃包住有一定吸引力,不少家长都愿意送孩子进去。但现在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了,多数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吃这个苦,另外就是怕参加体育训练而耽搁了学习,所以招生问题越来越突出。”王雷钧认为,采用市队区办和体教结合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矛盾——运动员和普通学生享受同等学习条件,市体育局则为学校训练点解决教练和部分经费问题。

  “这对学校体育是种很好的推动,普通学校可以藉此打响自己独特的体育品牌,同时我们的选材面可以扩大不少。我个人对这种方式的远景表示乐观,应该是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他说。

  新宁波人 以后更有表现机会

  说到招生话题,不能不提“新宁波人”。本届省运会首次明确:各代表团允许新浙江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比例地参赛。事实上,我市田径、篮球、体操等项目上都有为数不少的“新宁波人”在接受训练。“本届省运会对人数有限制,根据组委会规定,我们团里‘新宁波人’的比例不能超过20%,所以有些项目受到了一定影响。比如女篮有个别主力队员,身份证是外地的,但其实从小就在宁波生活在宁波训练;田径队情形相似,只分到两个名额,一些水平不错的‘新宁波人’失去了这次机会。”

  不过王雷钧称,在招收“新宁波人”运动员方面,会继续立足长远打基础。“一方面,我们会把其中好的苗子通过其他方式输送出去,另一方面往后的省运会肯定会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这个政策我们浙江刚开始试行,而上海市运动会已经放开了——只要是各队自己从小培养  的、长住在当地的外来人口中培养出来的选手,都可以参加比赛。”

  宁波晚报记者 戴斌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