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越剧与城市文化高峰论坛举行 专家为越剧把脉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0-10-27 13:23:03

茅威涛

  当下中国越剧的现状如何?越剧面临的困惑和瓶颈是什么?越剧怎样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吸引更多年轻人?……昨天上午,以“越剧与城市文化”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越剧艺术节高峰论坛在甬举行。

  面对上述诸多话题,论坛所邀请的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汪世瑜,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等五位“重量级”嘉宾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谈现状

  汪世瑜:不能太极端,不能太功利

  汪世瑜是我国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他在讲演中的两个比喻令人印象深刻。一是,昆曲好比越剧的“奶娘”,越剧的百年艺术是在昆曲的滋润下发展起来的。二是,拥有500多年历史的昆曲和拥有200多年历史的京剧、100多年历史的越剧好比中国戏剧的老中青三代,它们之间存有不少共同之处。

  正是由于越剧同昆曲之间一衣带水的亲密关系,汪世瑜认为,相比昆曲仍显“年轻”、“时尚”的越剧能从昆曲历史中吸取经验,汲取养分。

  在汪世瑜眼中,越剧发展至今已成为时尚越剧。“越来越多的声光电高科技被运用到越剧之中,越剧舞台变得更加精美,更加华丽。”对有人认为高科技的运用湮没了越剧本质的说法,汪世瑜觉得“越剧的发展必须跟上时代,我们要精美精粹的越剧,也要有文学性的越剧。在保留越剧本体,发展本体的基础上,应用高科技技术无可厚非。”

  尽管越剧是“全国第二大剧种”,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但不可否认,越剧的发展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惑和瓶颈。譬如,现在的越剧题材越来越窄。汪世瑜不无担心地说:“如今一个演出团队中小生、花旦很多,老生很少,其他角色几乎没有。仅仅培养这些演员,将来是无法在舞台上表现众多人物的。”

  这一点与当下培养越剧演员的功利性不无关系。汪世瑜指出,现在挑越剧演员很多只看长相好、声音好,练个三下两下就匆匆上台。几年过去,当演员形象老去,又被新人替代,说到底是缺少基本功。“人们为什么喜欢茅威涛,喜欢赵志刚等演员,是因为喜欢他们骨子里透出来的韵味,而这种韵味是要靠积年累月培养的。”汪世瑜说。

  讲发展

  仲呈祥: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上海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越剧高峰论坛,我想说的是:越剧,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一开口就阐明了他眼中越剧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在仲呈祥看来,一个城市最宝贵的资源不在于拥有多少幢高楼大厦,而是城市市民精心营建的看不见、摸不着,但深入其中的文化艺术氛围,这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而越剧正是吴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赋予中华民族独具个性的艺术氛围。

  要防止艺术从属于经济的泛滥。仲呈祥说,前几年有个口号叫“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现在要转向“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本次越剧艺术节的举办就是这种转型的最好例证。我们要像处理好政治、经济的发展一样,处理好艺术的发展,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维护好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展未来

  茅威涛:城市需要戏剧

  作为浙江越剧的领军人物,茅威涛在昨天的论坛上是最后一个上台发言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越剧被边缘化,年轻的茅威涛曾疾呼:“始终在乡村表演,越剧今后是要完的!”此番言论在当时给茅威涛带来过非议。“而今天在这个高峰论坛上,给了我一个平反的机会,因为论坛主题就是‘越剧与城市文化’。”茅威涛说。

  身为越剧艺术的一线实践者,茅威涛先后从“城市与城市人”、“城市与剧场”、“城市与越剧”和“都市越剧”等时尚的观点出发,对越剧的城市化发展做了独到的讲解。茅威涛认为,越剧的发展史并不长,但始终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她将越剧从田野乡间唱进繁华都市,比作是一个质朴姑娘到华丽都市女孩的蜕变。而自进入大上海时开始,越剧也一直勇于尝试、接受、适应时代,接受美学的改变。

  “城市是需要越剧的,人们对越剧的执着坚守是值得的。”茅威涛说。末了,她还动情地展望了自己告别舞台的情景和越剧的未来。“在我的封箱之作上,我会当着观众的面在舞台上卸去妆容,恢复女儿身。到那时,每当城市夜晚华灯初上,剧场里演员登场,乐声响起,人们会从越剧中触摸到这个城市的灵魂。”

  宁波晚报记者 张磊杰 胡龙召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