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敲门不让进?人口普查员各有沟通妙招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0-10-27 13:32:10

  人口普查的人与事

  “明明听见家里有人说话,可敲门就是没人应声。”这样的情况,对于江北区外滩社区的普查员李爱琴来说并不陌生。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第六次人口普查经历了户口整顿和清查摸底阶段,当普查员敲开新老小区一扇扇房门时,他们面对的是一群自我防范和隐私保护意识都很强的居民。

  高档小区:

  要进门得请物业公司帮忙

  普查员:郑维雅

  普查对象:外滩花园(高档小区,业主很在意保护隐私,平时更多和物业打交道,而不是社区。)

  高档小区人太难找了,这里住的都是有钱人,有些是偶尔来住住,有些全家旅游去了,还有些常年在外做生意。上门三四次是正常,最多的一户人家我跑了九次。有的人根本不让我们进去,有时只能蹲在门口写。

  没办法,只好请来物业公司的人帮忙。因为平日里居民有了问题都会直接找物业,有了熟面孔,进门相对容易一些。门虽然进了,要想让对方配合我们登记普查还得做工作,这次登记的内容比较详细,很多人不愿意透露自己的房产、资产以及孩子的信息。

  我上门除了带上普查员证,自己的身份证和名片也准备着。先从拉家常说起,拉近距离后才说到人口普查上来。其实这次登记过后,我们和业主之间的联系也多了起来。

  外籍人士:

  登记信息翻译成英语存在手机里

  普查员:齐永辉

  普查小区:同方杰座(每栋楼都有十几户外籍人士,还有一些小语种国家的人,文化背景不同,老外朋友更注意保护隐私。)

  要跟外国人打交道,可我的英语口语不灵光。

  我有个朋友拿到了高级口译证书,我让他把人口普查涉及的内容全部翻译成英文,再通过短信发到我手机里。这样每次上门登记,只要看到外国人,我简单打下招呼后,让他们“look”(看)我的手机就可以了。碰到小语种国家的人就更难对付了,常常要打手势比划半天对方才明白。

  别看老外平时挺热情地跟你打招呼,可他们对保护个人隐私很重视,尤其留电话号码的时候,总要问好多遍,不太愿意配合,实在没办法我只好跟着派出所同志上门。

  群租房:

  登门九次后他们用手机发来了信息

  普查员:程留芳

  普查小区:大时代(群租房住了不少年轻人,防范意识很强,去一次不可能登记完所有人。)

  年轻人刚出校门,可防范意识都很强。我印象最深的,是有户单元房一共住了14个人,其中只有两个男生,我上门了九次。第一次上门的时候只有两个人在,我留下了自己的办公室电话和手机,对方不相信我是普查员,几个人轮流打我的电话,前前后后不下七八次,最终确定我是真的,才放心把个人信息告诉我。

  我跑了九次,最后就剩两个人没有登记了,他们就想办法通过手机短信和QQ发来了身份证号码和户籍地等信息。

  还有一处,三室一厅的房子里住了25人,是一家餐厅的员工宿舍,住得很拥挤,去了几次,员工不太配合,后来找到他们打工的餐厅,联系上老板,在他们的协调下才完成登记。

  拆迁户:

  通过社会保障网和老邻居找人

  普查员:李爱琴

  普查对象:大庆南路218号(以前是运输公司的集体宿舍,既是集体户,又是拆迁户,大多数人的联系方式都变了。)

  我们社区由原来的板桥、咸宁、外滩三个社区合并,十几年前开始拆迁,当时很多人的户口并没有迁走。有的人是户口没地方迁,有的则是对原来的社区有感情,觉得户口在宁波市中心地块,有一种自我满足的优越感。

  这些没有迁走的户口给普查登记带来了很大不便,很多人根本联系不到。我们想到了两个办法。

  一个是通过社会保障网,退休人员每年都会进行资格审查,而在职人员单位则会为其缴纳三金。我们往往先找到单位,再通过单位找人。有一回我们一共打了八个电话,从公司到社区,再到街道,才找到一个人。

  另一个就是通过邻居找人,有些拆迁户搬走后,还会和周围的邻居联系。在他们的帮助下,也找到了不少人。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