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奉化
天龙屯堡“捕”遗风
稿源: 奉化日报  | 2010-10-30 10:17:53

  上周五,记者休年假去了一趟远隔千山万水的贵州天龙屯堡。


  天龙屯堡东距贵阳市60公里,西距安顺市28公里,看完黄果树瀑布回贵阳,刚好经过。这个拥有6000多人口的古镇,相传是朱元璋“屯田戍边”政策的产物,记者走了一圈,深感这里确有大明遗风。


  600多岁的石头屋


  走进天龙屯堡,导游念了一段顺口溜:“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石头的街面石头的墙,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碓窝石头的缸。”面对屯堡,天南地北的游人都不会觉得这段顺口溜难懂,因为此时此刻,眼看到的是石头,手摸到的是石头,脚踩到的依然是石头。


  七拐八弯,记者见到有个人正从一个1米宽的小弄里走出来,弄两边是“风烛残年”的石头屋。导游说,这是屯堡里最年长的石头屋,距今已有600多岁了。记者向刚从小弄里出来的那人打听情况,他说:“关门落闩,屋内东西看不清楚。不过,墙上四处留着的洞,可遐想到当年屯兵射箭防御的情景。”


  屯堡里的娘娘们


  在天龙屯堡里,见到最多的为女人,屯里的女人分三种,未婚的称小娘娘,婚后叫大娘娘,当婆婆的称老娘娘。她们梳三绺头,戴银耳环,其中大娘娘头包白帕,老娘娘头包青帕,都穿斜襟右衽长衣大袖,保留着明代江南汉族女子的风韵。


  屯堡的娘娘们无论老少都热情。记者见街边有3位老娘娘背靠一堆堆金黄的玉米,在纳鞋底做布鞋,便上前请求她们拍张照。她们摆出各式姿势任你拍,一位坐在大门口卖红毛玉米的老娘娘,右手放膝上,左手抓起3条玉米,还配上了叫卖声。


  屯堡沿街开设着很多银楼银库。当记者拐进“陈氏银库”,只见有一位红衣女子在现做现卖。导游说,她叫陈碧云,是整个屯堡里唯一的一位女银匠师。陈碧云长得清纯,笑得甜美。


  原始拙朴的地戏


  当天中午12时许,记者走进天龙屯堡的“演武堂”,只见这里已聚集百余名游客,翘首期盼地戏开演。


  地戏,是以平地为舞台围场演出的戏剧。据称,屯堡地戏源于振奋军威、恐吓敌人的一种出征祭典——军傩,如今在“屯堡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份量。


  没过多久,地戏开演。记者发现,出场演员都戴面具、着战袍、背令旗,唱的尽是粗犷的高腔,而且一人唱,众人和,很有韵律感。地戏里还有舞蹈,都是些程式化的打斗动作,如挑枪、闭棒、踩钗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导游告诉记者,天龙屯堡里的地戏是明朝“征南屯田”时期进入黔中延续下来的,不少唱腔已融入国戏京剧。如今的天龙屯堡,像这种原始拙朴的地戏天天都演。

【编辑:刘夏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