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在市妇儿医院小儿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张建萍、俞小梅等专家门诊“旁听”时,发现:疑因“性早熟”就诊的小病人及其家长络绎不绝。
“不要说七、八月份暑期高峰,平时双休日,至少120个号。”据悉,市妇儿医院小儿内分泌科主要收治的性早熟、矮小症、肥胖等三类疾病中,以性早熟小病人最多,超过70%。
令专家忧心的是,面对孩子“性早熟”,家长们的心态,往往呈现出两个极端:要么“谈虎色变”,要么“毫不在乎”。
个中问题,今天,记者就门诊记录专门来说一说。
诊断不能“一刀切” 具体病例具体分析
周四上午9点,一位母亲领着女儿走进小儿内分泌科专家门诊。
“医生,您给仔细瞧瞧。”母亲有点心慌。
半年前,女儿洗澡开始锁门,当时没怎么在意,只以为孩子大了。两日前,母亲胳膊肘不经意间碰到了女儿胸部,女儿轻呼了声“痛”,母亲这才意识到出问题了。
女孩8周岁零2个月,可乳房已开始发育,骨龄达到11岁,身高139厘米,比同龄孩子高,但与11岁的孩子相比,又显得矮了。
经专业检查,坐诊的张建萍主任医师发现女孩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已提前启动了。“是‘性早熟’。”张医生确诊。
据张建萍医生介绍,目前,性早熟的判断标准基本是女孩8岁前出现明显的第二性征、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男孩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睾丸发育,睾丸容积大于4毫升,直径大于2.5厘米。
在门诊中确定孩子是否性早熟,通常都要做骨龄、激素水平等检查,还要结合身高、年龄等因素。
“不能‘一刀切’。”张医生说,她接诊过一位女孩,9周岁时,乳房发育,这一情况属正常,但不到3个月,就出现月经初潮,发育进程过快,同样需要治疗。
孩子早发育问题,家长们普遍很焦虑。
“因为影响身高,还会让孩子心理上有压力,觉得自己是个‘另类’。”门诊中,许多女孩妈妈坦言,这时候的“鹤立鸡群”让孩子特别怕受同学嘲笑,从而把自己封闭起来,变得越来越不合群。
但过于焦虑,“与事无补”。
“父母们不要先行判断,确诊很重要。”张建萍医生说,儿童性早熟分中枢性(真性)性早熟、周围性(假性)性早熟、不完全(部分)性早熟。门诊中,以“不完全性早熟”就诊人数最多,也有一些非真性性早熟的。
上周六,张医生接诊的小病号中,有3位女孩得的是“单纯性乳房早发育”。
其中,一个2岁小女孩的妈妈说,上星期给孩子洗澡,发现孩子胸部有个硬结,当时以为是被蚊子咬了。几天后,硬结没有消,这才担心起来。张医生给小女孩做了B超,测了骨龄,发现她的卵巢仍处青春前期状况,卵泡和骨龄也都是正常的,属于“单纯性乳房早发育”。
“这种情况,无需特殊诊治,先服药观察一段时间,孩子增大的乳房就会慢慢退缩到发育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