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陈亚非水墨画展 10万人造型练就“一笔功”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0-11-06 13:30:55

画展一角

  中国宁波网讯 今天上午,《陈亚非水墨人物画》在鼓楼四明伟观展出。40件精心挑选的作品,上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让参观者流连忘返。令人惊讶的是,陈亚非在创作这些人物的时候,从来不打草稿,下笔即成,陈亚非说:“我这点功夫,是我几十年来画了200册连环画和10万个人物造型才练出来的。”

  韩美林教过他四个月

  陈亚非,安徽淮南人,现为宁波大学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分院美术教师,中国水墨人物画名家。

  “我是看着外婆的画长大的,她对我的影响是在骨子里的。”陈亚飞告诉记者,他的外婆出生于旧时的大户人家,曾经拜当地的画家为师,画得一手漂亮的山水和花鸟画。在开始学画的过程中,陈亚非幸运地得到了名师指点。上世纪70年代,他跟着当时被下放到淮南的著名画家韩美林习画4个月,“韩美林老师教我学画小动物,他教得很认真。”不过,当初只想随大流学素描的陈亚非对老师教他的东西并没有真正领悟,多年以后,他才猛然醒悟自己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一种严谨、精细的造型能力,“老师真的很了不起,一只鸡可以画出几百种不同的样子,只只都很生动!”

  学画途中让他受益匪浅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有“湘西鬼才”之称的著名画家黄永玉的弟弟黄永厚。他曾告诉陈亚非,“作画时要做到花非花,画非画!”陈亚非也由此意识到,中国画不光是讲气韵、意境,它更深刻地体现了一种中国人特有的哲学思辨思想。

  10万个人物造型练就“一笔功”

  现在陈亚非作画,大到丈把长卷,小到扇面小品,从来不打草稿,从头到尾就一笔画下去,却结构井然,气韵生动,人物的造型、神态无不栩栩如生。

  这功夫要归功于他在安徽师大美术系读书时刻苦学习打下的基础。自从在大二那年决定专攻中国画之后,迷恋传统绘画魅力的陈亚非将能看到的中国画,从唐代到近代的卷轴、壁画、崖刻等一一加以临摹,“用掉的纸,可以说等身。”刻苦的临摹,锻炼了他的勾线能力。而多年从事连环画创作的经历,则让他锻炼出了精准的造型能力,“要是没有画过200种连环画10万个人物,我不可能有这功夫!”

  陈亚非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活跃在连环画界的。从1970年画《连心桥》、《牡丹亭》开始,陈亚非一直没有停止画连环画,“最高峰的时候,我手上同时有20多家出版社的稿约。”陈亚非只好将它们全摆在桌子上,看哪家要得急,就先给哪家画,“那时候一天要画10多张。”

  数年下来,他不仅多次将金庸小说、四大名著等全搬进了小小的连环画里,而且还把白描、素描、水粉、黑白、线描乃至木刻等绘画技巧都操练了一遍,“这段经历扎扎实实地夯实了我的造型能力!”

  学好中国画贵在坚持传统

  从学画至今,陈亚非在中国画创作的道路上已跋涉了三四十年,“越走越觉得中国传统的东西太伟大了,我们只要掌握了其中的一小点,就受用无穷。”

  在不少人看来,陈亚非的水墨人物画有很多创新的地方。这次参展的作品中,有几幅有时髦的装置艺术味道,不仅人物造型很夸张,而且还彻底移除了传统人物画或者留白或者以山水花鸟作为背景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漂亮的毛笔字;他的人物也没有了传统中国人物画中不食人间烟火的素颜味道,而显得与当下的时代气质特别契合。

  但另一方面,陈亚非的画又非常传统,“我的每一笔都是传统的笔墨。”陈亚非认为,要画好中国画,首先要强调传统,把传统的东西学深学透了,才可以谈中国画的创新问题。

  十多年以前,陈亚非觉得自己的书法书卷气不够,于是每天苦练书法,“有一阵子每天都练12个小时以上!”他告诉记者,真正的中国画是文人画,因此创作者必须有文人的思想和技巧,包括文学功底、书法技能乃至中国文人特有的哲学思辨方式,“古人作画,诗、书、画三者是相得益彰的!”

  (宁波晚报记者 梅子满/文 胡龙召/摄)

  相关新闻

  另有两展览今天上午开幕

  本报讯 今天上午,除了《陈亚非水墨人物画》外,《走进漓江——桂林山水花鸟画宁波特展》和《孙信德书法作品展》也分别在天一阁书画馆和宁波帮博物馆开幕。

  将持续到12月5日的《走进漓江——桂林山水花鸟画宁波特展》,参展画作均由当地有实力的老中青画家所创作,为宁波市民呈现了一组组翰墨意象间的美妙画卷。此次赴甬展览,也是桂林博物馆打造桂林文化品牌的一次交流展出。

  《孙信德书法作品展》展出了我市书法家孙信德的100幅书法作品,涉及篆、隶、真、行、草等多种书体,展览将持续到21日,免费对市民开放。

【编辑:范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