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孙美星(左)帮助普查员上门登记,体验普查员的艰辛。记者 王鹏 摄
今天是第11个“记者节”。在这个我们自己的节日里,本报编辑记者早早地行动起来,以“我为居民做件事”这样特殊的形式过节。近日,本报正在开展第二届读者喜爱的十佳编辑记者评选活动。昨天,10余位“十佳”候选人践行“满腔真情贴心服务”的办报宗旨,分别来到江北区孔浦街道绿梅社区和怡江社区,倾听民声,助力社区工作。
体验社工不停爬楼
昨天上午9点,来自本报社会、时政、经济、网络、专刊、摄影部的6名记者,来到江北区孔浦街道的绿梅社区。一到社区,社工小郑和普查员周女士已早早地等在了社区门口。
网络部记者范洪和社会新闻部记者石承承在社区普查员小郑的带领下到莲荷小区做人口普查,最先要去的居民家住在六楼。两户人家都是本地人,由于各种原因,前段时间一直没能找到人,昨天终于找到了他们。在核对了人口普查短表里登记的相关信息之后,他们在表格上签了字。两户人家看到本报记者和社区普查员一起上门来做人口普查,都显得十分的热情,对普查工作也很支持。
另外一路记者是孙美星和王鹏,则由普查员周女士带队,到绿梅新村几户人家做普查工作。在周女士的记录单上,这几户人家的电话号码后面要么写着停机,要么写着打不通。
记者们首先和周女士一起来到绿梅新村39号,敲了好一会儿门,里面的住户才半掩着打开了门,询问了相关问题,填完人口普查短表之后,周女士给他们递上了小礼品。
“人口普查已经开展一个多星期了,我每天都要去居民家里两三次,楼上楼下不停地走,感觉每天就像在爬山一样。”周女士笑着说。
普查前先接受培训
在怡江社区,本报社会新闻部记者陈爱红、编辑部记者张落雁、摄影部记者王增芳和社区张主任一起上门进行人口普查。由于以前没有人口普查的经验,张主任对记者们进行了简单的培训。培训结束后,记者们佩戴着普查员工作证,拿着普查表前往居民家中。
安徽省蒙城县的李文虎和老乡一起在宁波打工,前几天都不在出租房,昨天记者上门帮忙普查,他们非常配合,因为需要了解的内容非常多,记者张落雁在一旁仔细地帮助张主任核对填写的内容,询问还未填的信息。
一户户地走,一家家地敲门。人口普查工作让记者们感受更多的是那份辛苦和细致。
在进行人口普查登记过程中,不少社工反映了自己的难处。怡江社区张主任告诉记者,在怡江社区有2100多户居民,但一半以上是出租户,外来务工人口和流动人口很多,情况复杂。由于工种关系,社区内很多住户早出晚归,有的住户半夜才下班,根本找不到人。
最让社工们头疼的还是在普查的过程中,有些居民不配合登记工作,有些居民甚至恶言相向。张主任说:“居民不配合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普查工作涉及住房面积等很多隐私问题,住户不愿登记。还有些住户和物业有矛盾,或刚好碰上住户家里闹不愉快,有些住户心怀怨气,就把脾气发在了社工身上。”
写内参帮社区解决难题
在返回社区的路上,当张主任向记者说起怡江社区的两大难题时,记者陈爱红拿出采访本认真地记录了起来。
张主任说,怡江社区有三条“无主路”和三条“无主桥”。“环城北路东段814弄、怡西街、怡东路,这三条路是有名的无主路,因为是城乡接合部,一直无法找到负责维护此路的单位和部门,多年失修路况一直不好,一下雨路面就会有积水,很多居民出门怨声载道。”
张主任告诉记者,除了无主路,无主桥也是让社区头疼的问题。“社区内的张桂河上还有三座桥到现在还没有名字,三座桥桥面也是坑坑洼洼的,给居民出行带来了不少烦恼。”
张主任说:“为了这两件事情,我已经跑了很多部门,一直无法解决。”记者陈爱红在看过这些无主桥、无主路后,对张主任说,回报社后会将这些情况写成内参,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帮助社区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
东南商报记者 汪林 孙肖 实习生 谢培怡 胡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