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让农民享受市民服务
成排的银杏吐着一张张小绿叶儿,花坛里鲜花绽放,茂密的修竹掩映着一排排雅致的房屋,雨污分流、双回路水电、电视电信、小区智能化,所有设计配套都不逊色于城市的新楼盘,周边还建有中心小学和中心幼儿园……这个美丽的“银凤晓月”,是镇海为农民建造的安置小区。即将乔迁的村民徐老伯喜气洋洋:“我以前住在两间破旧的平房里,孩子要结婚都没有像样的地方住。这次我们分到了三套新房,不用发愁了!”
像徐老伯这样,镇海456个自然村的10万农民中,将有4万多住进新建的16个农村新型居住区,另外一部分则向规划保留的20个中心村集聚,最终形成36个农村新社区。
建设新社区只是第一步。能否让住在社区的农民享受城市生活品质?宁波为农村完成了社区建设布局规划,并实行了农村社区建设群众满意度评估。全市已有705个村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占建制村总数的27%;到2012年,农村社区建设将覆盖宁波80%以上建制村。
社区建设关键是解决“人”的问题。
北仑小港街道朱田村本村有754名村民,外来务工人员却有4500人。2007年起,朱田村尝试以“1+N”模式,建立社区党总支、企业党组织、综合党支部,并建立北仑区第一家和谐联谊共建会,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全部区域化。如今,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可与当地村民共享社区文化、教育、就业、培训等服务。
现在,宁波全市农村社区服务人员已达4270人,其中村干部占68%,大学生“村官”占16%。社区服务人员实行“一站式”服务,可提供政策咨询、基层党建、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8大类30多个代理服务项目,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够全部办妥。农村外来人口与本地农民实现“同服务、同管理”,“找到社区门,啥事都办成”。在镇海打工的江苏人余青山诙谐地说,没想到一个民工在外,还有人帮着你跑路办事。这样的“待遇”,让他心里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