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镇海
镇海一家三口无偿献血28100毫升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0-11-17 09:21:49

  中国宁波网讯 不抽烟、不喝酒,每天坚持锻炼,赵锡云为下一次献血做着准备。今年48岁的老赵是镇海招宝山街道公务员,至今已无偿献血18800毫升,在镇海中医院工作的妻子秦欣累计献血7700毫升,读大学的儿子赵可也已献血1600毫升,一家三口的献血量相当于一个成年人总血量的六倍。

  赵锡云第一次献血是在1994年,当时还在东海舰队当兵的他出差路过宁波中山广场,无意中看见一辆采血车。“当时也没想什么,就觉得是件好事,便献了200毫升。”回到部队后,他没有和战友提起这件事,却从此关心起有关献血的知识和新闻来。“一听说血站血液供应紧张,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尽一分力。”老赵说,以前在部队经常出海执行任务,一去就是半年左右,回来后一定会去宁波献血。

  2000年4月25日,是赵锡云和妻子秦欣的结婚纪念日。那天,夫妻俩来到宁波,逛街时看到一辆献血车停在阳光广场。“一起献血留纪念,咋样?”如此“浪漫”的庆祝方式让秦欣至今难忘。从此,每逢结婚纪念日、生日,夫妻俩常结伴献血。去年他们的孩子考进了大学,他们选择的庆祝方式还是献血,只不过这次是三人同行。“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学会感恩,这是我们的心愿。”秦欣说。

  尽管已坚持献血16年,尽管献血量超出了人们的想像,但在老赵的同事中,知道这件事的人却不多。有一次,他献完血坐车回家,遇到了一位熟人。知道他又去献血,对方的眼光有些异样:“有人说你一段时间不献血就会浑身难受……”这话让老赵觉得很憋屈,但很快就释然了:自己的鲜血可以救治多少人啊,与那种强烈的成就感和愉悦感相比,这些毫无来由的误解实在是不算什么。

  老赵说,在市中心血站,常常遇到从周边县(市)区赶来的献血志愿者,其中有很多是外来务工人员。他认识一位在象山打工的小包工头,每年献血小板六七次,已经坚持7年多了,这让他长久地沉浸在感动中。他说,自己曾是名军人,一名党员,还是一名国家公务员,更应该对社会奉献热情和爱心。

  从2004年开始,赵锡云夫妻俩开始尝试捐献血小板,两次捐献之间相隔时间缩短了,他们每年捐献的次数也由此增加了。2008年老赵一个人就捐了六次。今年,本来他还想增加次数,但去了六趟却有三趟因为有一项指标不合格而被血站劝阻。于是,除了改善饮食结构、锻炼身体外,他还和妻子加入了市里的义务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去血站或献血车上为前来献血的人提供服务。“今后因年龄或身体原因不能献血了,但不会离开那些可敬可爱的无偿献血者。”(宁波日报罗涟浩张 寒巫客霞陈建彪)

【编辑: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