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70元的电影票几元就能拿到手,四人火锅套餐只要50元,一套英语学习课程报价为8.8元……今年来,大到家装,小到洗脚、餐饮、美容、培训、健身等各式各样的低价团购消费,在甬城风生水起.团购给甬城消费者带来不少便利和实惠,而与此同时,五花八门的团购陷阱也跟着来了。
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今年团购,特别是网络团购有关的消费者投诉,要比往年明显增多。其中,反映团购商品“货不对板(商品与宣传的型号规格不符)”或者产品质量低劣,甚至是假货的,占团购投诉的55%;反映团购销售商家服务质量不佳、对“团购”客户另眼看待的,占了近27%。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投诉为团购虚假宣传、商家服务带“附加条件”,以及优惠幅度名不副实等。
专业人士通过核查还发现,团购相关诈骗或诱导消费的花样虽然不断变化,但主旋律离不了“低价和优惠”。
相关专家特别提醒,以下四大团购问题亟需引起甬城消费者的关注:
NO.1
名为团购
实为商家找“托”促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些团购现在正在演变为现实意义上的商家促销。于是,也便有了好些商家的“托儿”。
市民王先生在网上报名参加了一次建材团购。面对热闹的场面,他突然闪过一丝疑惑。因为他发现有几位团购成员特别的热情,但却始终动口不动“手”。精明的王先生左思右想,最终没有下单。
没想到,几天后,几位一起参加团购的朋友还真的告诉他,他们上了一家建材商的“托儿”的当。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据了解,团购,特别是网络团购的“托儿”时下有三种:
一是只当召集人的“托儿”。当看到有人拿不定购买何种品牌的商品时,他们会以购买过某品牌商品的消费者的身份出现,极力向其推荐某些商家的产品,并联合大家购买。其他团购者一旦购买,他们就可以获得商家提供的回扣或好处费。
二是职业“托儿”。他们熟悉某行业,会事先与商家谈好一个大宗购买的价格,报给其他团购者压低的价格后,从中赚取差价。
三是纯粹坑人的“托儿”。他们往往利用花言巧语得到参与者的信任,但实际上却让参加者买到过时或不合格的产品。
团购的参与者绝大部分都将精力用在砍价上。然而,越是追求“没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的人,越容易陷入商家的团购式促销陷阱。
有关人士称,时下,网上有不少团购活动是商家操作的“促销”行为。网站上的团购信息也不排除商家刻意发布、诱导消费的虚假广告,而那些在团购过程中拼命摇旗呐喊的参与者中更不乏商家安排的“托儿”。
专家提醒市民,在参加团购前,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盲目订单,不要轻信一切诱人的承诺。另外,消费者在参加团购前应先做一个市场调查,对自己要团购的产品品质、价位做到心中有数,团购下单时要保持冷静,多了解、多询问,有把握了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