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镇海
镇海社区食堂模式能推广吗?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0-11-17 12:28:57

镇海西门社区食堂一景(资料照片)。

  “有了社区食堂后我们方便多了,这儿菜的口味不但适合我们吃,而且一周下来几乎没有重复的菜,价格也便宜。”家住镇海后大街社区的虞雅仙和老伴乐可祥是社区食堂的忠实粉丝,如果不去子女家住,她和老伴每餐都在社区食堂吃。

  去年3月起,镇海区招宝山街道率先在全市实施社区服务项目化管理模式,以具体的项目带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的整合,一些社区建立起了从吃饭、洗衣、理发到娱乐等系列服务联盟,而社区食堂就是这一服务联盟中的一环。

  如今社区食堂已办了一年多了,其他地方如果想“复制”镇海的模式,有这可能吗?

  5元可享一荤两素加汤

  让老人讨论制定菜单

  星期一午餐:糖醋带鱼、萝卜炖肉、红烧包心菜、红烧素鸡、榨菜汤;晚餐:红烧鸡翅、洋葱炒蛋、炒青瓜、炒大豆、花菜汤……

  上周三,记者在招宝山街道后大街社区食堂门口的小黑板上看到,食堂已经把一周的菜谱都详细地写在了上面,并在小黑板上公示。5到6元,可吃到什么?当天中午的菜有红烧鸭块、绿豆芽炒香干、糖醋藕、咸菜汁炖鱼和咸菜肉丝汤,工作人员说:“荤菜两个里选一个,一共是一荤两素,再加一碗汤。”

  离开饭还有段时间,金大爷坐着三轮车来到了社区食堂,原来早上他在医院配药,办完事看时间差不多他就直接叫了辆三轮车来食堂吃饭。“你看这样多方便,上午有事也不用忙着回家煮饭。”

  据了解,镇海区目前有后大街社区、西门社区、总浦桥社区三个拥有自己食堂的社区,老年人只要拿出5到6元钱就能在食堂吃上一顿一荤两素的饭了。总浦桥社区每周还召开老人代表会,让大家讨论制定下周菜单。社区食堂既方便又实惠,这让很多老年人都喜欢来这儿吃饭。

  经营模式有差别

  自营、承包、外送

  目前,镇海的三个社区食堂主要针对该辖区内60周岁以上老年人开放,只要老人凭有效证件来社区食堂办卡登记,就可以在食堂享用价廉物美的午餐和晚餐。

  记者走访了这三家社区食堂,发现每家食堂都有不一样的特色。比如由社区自营的后大街和总浦桥社区食堂,这两个食堂的采购、烹饪、卫生等工作都是由公益性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负责。西门社区被称为“爱心小饭桌”的社区食堂则承包给了附近放心早点经营。食堂除了对老年人开放外,社区托管中心的孩子和附近再就业基地的工作人员也能在这里吃饭。而作为镇海唯一一家提供外送服务的社区食堂,总浦桥社区将外送服务称作“车轮食堂”,整个镇海城区都是“车轮食堂”送餐的范围。当初总浦桥社区花费22万元购买了送餐车,那些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每餐只要拿出7元钱,就能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期间坐等送餐上门。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享受这一服务的老年用户整个城区有四五十家,从目前上门回访和电话回访的情况看,老年人都很满意也希望能一直办下去。

  想盈利很难

  有食堂资金缺口高于50%

  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社区食堂不以盈利为目的,在收取每份5-6元的餐费之余,食堂的资金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社区自筹和共建单位支持三部分组成。但政府共建单位提供的补助数量较小,对弥补食堂利润可谓杯水车薪。

  有社区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他们的社区食堂拥有将近50个共建单位,比如国土局、拆迁办等。但真正出钱的连10家也不到,而且他们的补助金额并不高,补助制度也不规范,经常是有一茬没一茬地在进行。

  总浦桥社区的工作人员透露,由于他们社区的“车轮食堂”投入成本大,从去年看,社区食堂一年间的经营成本在13万元左右,而资金缺口就达7万元。这部分缺口资金最后均由社区自筹资金来填补,其中一部分自筹资金就包括来自社区内企业的资助。

  全市推广有难度

  场地、资金“卡脖子”

  镇海的社区食堂,能否在全市推广呢?

  市老龄办工作人员邵求良告诉记者,我市老年人对社区食堂的需求很大,“特别是那些上了年纪的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他们吃得少如果每顿饭都是自己烧着吃,那对他们来说就比较麻烦。”但邵求良也表示,如果要在全市范围推广社区食堂,其难度和阻碍也不小。“有些社区缺少最基本的硬件设施——场地,办社区食堂又从何谈起;另外,资金也对社区食堂的运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邵求良介绍说,根据2006年宁波市政府办公厅颁发的《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市财政对包括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鄞州在内的社区服务中心每年给予适当补助。社区食堂是社区服务中心的一部分,在六区内新建的社区服务中心市财政提供一次性建设专款3万元,随后每年还会有1万元的日常运作资金。但镇海的几家社区负责人都表示,仅靠政府的这点补助,依旧是杯水车薪。

【编辑: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