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据测算,今年镇海区可实现全社会生产总值400亿元,工业总产值1700亿元,同比增长17%和28%,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却同比下降1.8%和48%,单位GDP能耗下降7%。由此,该区向着国家级生态区的目标又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天然禀赋决定了镇海作为重化工集聚区的产业定位,但如何发展,决定权在我们。”镇海区委书记马卫光说,他们的目标就是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让群众呼吸新鲜空气,喝干净水,在优美的环境中生活。继2008年成为省级生态区以后,该区加速构建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三大体系,如今各项指标已基本达到国家级生态区考核要求。
生态经济是生态区建设的核心。如今,镇海区已基本形成低碳工业、现代服务业、都市农业并驾齐驱的产业格局。近三年来,该区关停并转了80多家污染企业,搭建起纵向石化产业链和横向循环经济链“骨架”,使资源和废物都得到充分利用。与此同步,镇海着力打造环城农业观光休闲带、东排特色休闲农庄带和九龙湖运动休闲区,宁波都市休闲经济核心区已呼之欲出。
在重化工区建设宜居的生态环境,注定要比其他地区付出更多的努力。2007以来,该区投入20多亿元,完成了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固废处置中心等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全区完成节能减排项目上百个,有90多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验收,主要工业功能区基本实现蒸汽、工业气体、化工液体等原料的集中供应。
国家级生态区需要全民共建共享。徐瑞英是该区环保局聘请的60位“民情日记”记录员之一,她将每天不同时段对环境的直观感受记下来,发现空气有异味,就用环保部门提供的器具采集空气样本,然后通知值班人员。他们不仅经常在网上发布自己对环境治理的言论,还经常跟随环保执法人员一起行动。对镇海居民来说,知晓、评说曾经“敏感”的环境质量报告已司空见惯。而对于镇海环保部门而言,从“有限公开”到“全面公开”,他们的做法在全国已先行一步。
如今,镇海已拥有两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80家市环保绿色单位,28个市级生态村,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8.33%,全区内河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要求,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宁波日报罗涟浩张如新张寒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