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提倡海葬,但条件还不成熟
在2003年施行的《宁波市殡葬管理条例》中就提到海葬这种殡葬方式。第四章“骨灰处理与公墓管理”第十条提到:骨灰可以安放在骨灰存放处,也可以在公墓、公益性墓地内墓葬、树葬、草坪葬,或者海葬等;提倡不保留骨灰。
“我们是提倡海葬,但目前宁波的条件还不成熟。”宁波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相关负责人说,从保留遗体到不保留遗体,从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是人们殡葬观念的两次重大转变,而第二种是今后发展的大方向。
他说,每年只有两三个人来打听有没有海葬,这表明有意愿的人还不多,而海葬需要集体葬礼才能降低成本。另外,民政部门还需要考虑实行海葬的船只从哪里来,人家会不会觉得晦气;经费由哪里出;以及撒骨灰海域的选址。“这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合作。”
这位负责人说,宁波全市每年火化的本地户籍人口平均在3万多人,外地户籍则在2000多人。骨灰的处理方法,除了临时存放的,流向墓地的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经营性公墓,对任何人都是开放的,但收费根据墓地有高低之分;公益性墓地是由村镇建立为当地老百姓服务,只收成本,不盈利;生态墓地则对本地户籍免费,由政府财政补贴。
为了节约土地,宁波这些年一直发展生态墓,并对其进行财政上的支持;生态墓安放的数量差不多是普通墓的一倍。“从理论上来说,这样发展下去,土地以后是不够用的。”
上海飞思海葬服务部:到明年4月的名额都已报满
在上海,海葬已相当成熟。上海市民政局所属的上海飞思海葬服务部,每年都要举办多次海葬活动。
自从1991年至今年3月20日,上海共举行144次骨灰撒海活动,将近2万位先人的骨灰撒入大海,这种不占地的殡葬形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记者联系上了飞思海葬服务部的周先生。“要求参加海葬的人到明年4月都排满了。”他说,海葬举行的时间一般在清明前后3、4、5月和冬至前的10、11月。“上周六我们撒了94盒骨灰,周日撒了82盒。”周先生在飞思海葬服务部工作多年,他说,服务部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海葬业务,当中就有一些来自宁波的。
对于参加集体海葬的,每人收费150元,吃饭自理,乘坐船运公司的轮船,上面能搭乘500名家属,早上出发,到达国家海洋局指定的海域撒骨灰,来回航程两个多小时。
对于有人疑虑海葬是否会污染环境,周先生表示,骨灰不会对大海造成污染。而对于大家关心的祭拜方式,他说目前服务部有三种,一种是组织家属集体去撒骨灰的海域现场祭拜;一种是建了海葬纪念苑,如果家属有意愿可以将先人的名字刻在纪念碑上,他们也可以在带触摸屏的电脑上输入先人的信息,只要输入相应编号,就能跳出先人的资料和照片,方便子孙悼念;还有一种是建立网上公墓。
周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在服务部工作这些年,常遇到来咨询的老人,除了认同海葬这种方式外,有好些人也在为子女考虑。“现在好多家庭是独生子女,婚后上有老下有小,他们担心子女以后负担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