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北仑
北仑:文化强区建设推进文化发展繁荣
稿源: 北仑新闻网  | 2010-11-25 11:07:08

  北仑新闻网讯(记者 卢江丽)每周五晚上,在北仑影剧院广场,炫耀的舞台,丰富的节目,总会吸引大批市民,他们为精彩的表演鼓掌、喝彩,与台上的演员共享欢乐。这就是“海享大舞台”的魅力,也是我区建设文化强区、促进文化惠民的一个缩影。

  “十一五”期间,我区把“人人参与文化,人人享受文化,人人建设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宗旨,大力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加快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区文化软实力强势提升,广大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五年间,我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大步。在发挥好北仑体艺中心作用,使之成为各类大型赛事和文化演出的重要场馆的同时,投资1亿余元建成体育训练基地,吸引9支“国字号”队伍进驻;投资3亿元的国内首个大型专业性港口博物馆———宁波港口博物馆,以及投资2.5亿元的北仑区———宁职院图书馆正在建设中。

  为推进基层文化发展,2006年4月,区财政拨出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文化阳光工程”建设。随后两年间,各个村纷纷建起集图书阅览、教育培训和文体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以及村民健身路径,350余支基层文艺团队也组建起来,村民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为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2006—2008年,我区每年拨出50万专项经费用于农村图书流通站的建设。据统计,目前我区共有基层图书流通站56家,已覆盖全区9个乡镇(街道)和一些部队、企业。2007年9月,港城文化长廊落成,这条集文化、展览、休憩于一体的文化景观街,给北仑文化艺术新添了一个展示窗口。据区文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我区已实现文化活动设施全覆盖的目标,形成了“15分钟文化圈”,文化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十一五”目标。

  在大力建设文化基础设施的同时,我区切实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一五”期间,我区每年投入3000万元用于开展地方特色文化和开展各类文艺活动,通过搭建“海享”文化平台,培育“港口文化”品牌,挖掘传统文化遗产,成功打造了北仑的品牌文化活动,使辖区内包括外来工在内的80万民众共享先进文化发展成果。

  市民林罗兰是一名越剧爱好者。从小他对越剧就有浓厚的兴趣,以往他只能通过电视台看戏曲节目,自己哼上几句。去年,我区搭建“周末戏相逢”戏台之后,他有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周末戏相逢”是我区“海享大舞台”的其中一个流动舞台。去年2月13日,“海享大舞台”拉开帷幕,之后的每周五晚上都推出一档文艺节目。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海享大舞台”成为备受群众好评的文化品牌,并形成了以影剧院广场为中心的6个区级文艺表演点、20个乡镇(街道)级固定、流动舞台。自去年2月份首演以来,演出累计超过600次场,内容涉及越剧、歌舞、杂技、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受众达60多万人次。

  为利用好“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文化品牌,打造国际海港名城,2008年和2010年,我区先后举办了两届中国国际港口文化节。文化节期间,系列文化活动的举办,集中展示了北仑对外开放形象,进一步提升了北仑的港城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

  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成为“十一五”期间的一大亮点。今年5月,我区的文艺团队在上海世博园城市广场上,为在场观众带去了有着北仑特色鲜明的民间文艺表演。民间舞蹈《穿山造趺》等系列节目吸引了一大批游客驻足观看。如今,造趺、水浒名拳、蛟川走书、唱新闻等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柴桥实验小学和梅山小学分别被列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造趺和水浒名拳传承基地,周德兴、傅信阳等4人被命名为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