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外来工子女读公立学校 家长要交"模具加工费"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0-12-01 07:49:28

  >>>惊人变身

  借读费被“洗白”成赞助费

  学校在收款后为何一直没有开具收款证明?这笔钱为何要以“加工费”的名义打到模具加工店的账户上?

  事情已经过去大半年了,这两个疑问一直萦绕在这些家长的心头,但他们又不敢去追问。

  “只要孩子能在学校好好读书,和本地孩子受到一样的对待,付钱就付钱吧。”一位家长的话或许代表了大多数家长的心声。

  就在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期许中,这笔披上“加工费”外衣的“借读费”却又来了一次大变身。

  据了解,12名学生家长缴纳的共计10万元“模具加工费”,并没有划到淮河小学的账户上,而是在今年6月被打入新碶街道财政所新碶信用社的账户。

  记者看到,此时这笔钱的“款项内容”已经从“加工费”变成了“赞助费”。

  这些家长既想为那笔“相当于自己小半年工资”的费用讨个说法,又担心会因此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校方回应

  校长称对此事不知情

  昨天下午,记者找到北仑淮河小学的郑校长了解此事。她表示,对这部分学生家长反映的情况并不知情。

  郑校长说,学校一般不接收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只有在名额未满的情况下,才招收少量外来子弟,主要是共建单位的外来员工子女和住在附近地段的外地孩子。

  “我们已经好几年没有对外地学生收借读费了。”郑校长说,但对于择校的学生,无论是本地孩子还是外地孩子,都要收取8000元的择校费。择校费一般是由家长直接交给学校的报账员(出纳),通过教育局核算中心统一汇入“人民教育基金”账户中。

  当场并不开具发票,等费用收齐后再统一从教育局领取专门的发票。

  那么,这笔钱究竟是借读费、择校费,还是赞助费?如今,这笔钱的由头和去向已成为横亘在那些家长心头无法揭开的一个谜团。

  东南商报记者 石承承 汪林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