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镇海
镇海“街道保姆”:道路上的事他们都管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0-12-06 11:24:34

  在镇海招宝山街道,总能看到一些身穿墨绿色制服的人出现在人群最密集、交通最拥堵的地方。他们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是自行车、电动车管理员,是停车引导员,是交通协管员,也是城管小助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路段管理员。

  不分“工种”照单全收

  招宝山街道路段管理服务社正式成立是在今年5月份,但早在2003年,这支队伍已有了雏形。“以前分成两块,一个是专管自行车、电动车的管理队伍,另一个是专管停车收费的队伍,后来街道把停车收费给取消了,就把这两个队伍合并成了现在的路段管理员队伍。”招宝山物业公司的邹副经理告诉记者,目前已有112名人员投入这项工作,每个人每天五个半小时轮流值班,平均每人管理约100米道路,涉及的管理工作跨越9个方面。

  “我们管的东西很琐碎,像维护停车秩序和指挥交通就不用说了,还有一些沿街的小店要是把摊位延伸到了街边,妨碍到人走路或者开车了,这个我们也是要去劝阻的。”管理服务社的周队长向记者细数工作的内容,“有些一楼的住户,把湿拖把拿到外面晾干,我们也会去帮他们把拖把拧干,再劝他们放到家里去。”周队长开玩笑说,这个工作可以称为“街道保姆”,他们要维护的不仅仅是道路的整洁有序,还有社会人应有的道德基准。

  酸甜苦辣百味尽尝

  分管西门菜市场附近路段的包亚萍是一名下岗工人,有个还在读小学的孩子。2005年,她加入了路段管理员队伍。“当时我们还没有制服,和别人说话,他们基本不会搭理我们,更不用说听我们的劝了。”包亚萍说,很多违反秩序的人还会反过来怪她碍眼,会用特别难听的话说她,一开始真是有苦说不出。

  今年5月8日,路段管理社向所有管理员发了统一的制服,“这下子好了,说话也有了底气,也更有责任心去做工作了。”包亚萍今年还当上了班长,统筹上千米路段。改变的不仅是包亚萍个人,还有居民的配合度。“现在经常有人会和我们说‘谢谢’。”每当听到居民夸奖他们“管得真好”时,包亚萍就会有无比的自豪感,“虽然很苦很累,但我们都很珍惜这份工作,会努力把它做得更好。”

  据统计,目前,路段管理员需处理的事故总数正在逐月减少,其中需要相关单位协助解决的事故比例也低了,而自主处理、配合协助的比例则高了。

  东南商报见习记者 朱文蔚 通讯员 陈建彪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