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气温大跳水,寒意已经扑面而来。下午4点不到,老臧感觉太冷,而且在几个小区兜转了好几遍,没收到多少破烂,便早早骑着三轮车回家了。
臧师傅的家安在中兴立交桥下,就是人们眼中的窝棚、违章建筑。在这个窝棚里,他已经度过了三个春秋。去年上半年,他的孙女也在这里降生。有了孩子,“家”更热闹了。
家具都是回收来的
臧连起师傅过年就50岁了,是河南驻马店人,来宁波是为了讨生活,没有手艺,他就游走在大街小巷收破烂。为了省钱,他盯上了这个桥洞出租房,一间房每月300元租金。他就向当地村村民租了其中的两间,一间他自己和老伴住,另一间儿子儿媳住。“要是住在一般小区里,收来的破烂还没地放,关键还在于这里便宜一半。”老臧更心疼钱。
房间显得简陋,水泥糊墙,屋顶是泡沫板外加一层铁皮,下雨时吵得咣咣响。他自己住的一间不到十个平方,桌椅柜子堆了大半间屋子,这些还都是他旧物改造成的,而他儿子那间倒是略显“奢侈”,小房间里还配了个电视机和一个电脑,还安装了宽带,不过这可是小两口的结婚物件。“天气冷倒是不怕,多盖一层被子,最难受的是夏天,房子压根不散热。”因为屋内没有卫生设施,所以上厕所就要过个立交桥,再走个百来米,到对面的现代装潢市场里去。洗澡则是三两月一次,选择那些便宜的澡堂子。居住条件差,臧师傅一点不在乎,关键是一家人都在一起。
昨天傍晚,臧师傅老婆趁天还亮,早早开始做饭,主食是蒸馒头,菜有三样,分别是炒青菜、炒芹菜和炒土豆。臧师傅说,现在有了孙女,吃的也不算太差,也会买顿鸡肉打打牙祭,比他们老两口那会儿天天萝卜咸菜强多了。“出来打工不容易,能省就省。”臧师傅还不舍得水电,桥洞下黑,5点不到屋里就黑彻底了,臧师傅这才开了灯,一家五口人在灯下站着,扒拉起晚饭。
要给儿子造一栋阔气的房子
臧师傅收的破烂多是纸板和碎纸,卖掉一斤赚几毛钱,每天早出晚归,一个月平均下来也就1000多元。儿子媳妇一个做保安一个做超市收银,收入也不高,“去年一年,攒下几千元吧。”
出来打工都是为了赚钱,赚不多,那只得靠省。对于如何省钱,他动足了脑筋,“家里最大的开销就是房租,其次就是水电和吃饭,最后是孙女的零食。”买菜,臧师傅去蔬菜批发市场,“这几天蔬菜价格有点下来了,前几天白菜贵啊,市场上卖一元五,我从那里批发,才7毛一斤。”说起这个,臧师傅滔滔不绝,他知道哪里的菜便宜,哪里的肉便宜,超市要是荤菜打折,就叫媳妇赶紧买点回来,也不敢多买,没冰箱,怕坏。
至于其他开销,就主要集中在孙女身上,孩子两岁不到月月长个,衣服不停要换,“别说,孩子衣服可真贵。”臧师傅很疼孙女,缺啥了,掏钱非常爽快,不过买的衣服都比较大,他说以后还能穿。
一家人在一起,再艰难也有奔头,闲了,他逗逗孩子,有时候,就计划一下未来给儿子造什么样的房子,“弄个三层的,阔气点。”臧师傅计算过,在老家一套房子十几万能拿下来,要是到时候钱还阔绰,那就弄得豪华点,说到这里,臧师傅满眼的希望。
平时爱看报纸读新闻
和臧师傅做邻居的,都是外地人,而且其中几户还是河南老乡。
记者在家家户户门前一走,发现一排房子20来户家庭里,几乎每户家里和臧师傅家里类似,一家五口六口人住在一起,而且家家都有学龄前的儿童,妇女们喜欢抱着孩子串串门,年龄稍微大的孩子们就在屋前跑来跑去,看着生活倒也安逸而平静。
因为都是打工一族,他们的娱乐生活最多的是看电视剧。不过臧师傅不同,他让儿子订了一份报纸,每天订的报纸看完了,收来的报纸再看看,“我很喜欢看新闻,每天都看。”臧师傅读到初中,写得一手好字,读书看报,也成了他含饴弄孙之外的娱乐活动,因为文化水平比较“高”,他还经常帮其他不识字的邻居们做账。
宁波晚报记者 袁妙飞 通讯员 杜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