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6年前,宁海年仅5岁的小荣斌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巨额医疗费让本就贫穷的家庭更陷困境,无奈之下妈妈抱着小荣斌找到了本报。报道见报后,爱心涌动,热心市民为小荣斌捐款近20万元,小荣斌有了重获新生的机会。
如今,11岁的小荣斌已是宁海桥头胡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了,身体已经恢复健康。昨天,在他妈妈胡建芬的陪同下来到报社,说要感谢所有帮过小荣斌的好心人。
“叔叔,您好!”昨天下午,小荣斌来到本报。看着这个结实、可爱的男孩,记者不敢认了,这就是那个6年前的白血病儿童吗?
小荣斌的到来,让当年为他奔波过的记者们感到特别兴奋,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多次救助白血病儿童的爱心活动中不多见的成功例子。记者和小荣斌一起看着旧照片,回忆着当年的事。
照片:妈妈抱着孩子来求助
(摄于2005年4月5日)
这是2005年4月拍的一张照片,胡建芬抱着孩子来报社求助,天真的小荣斌不断地做着鬼脸。
那天,记者见到小荣斌时,长得虎头虎脑的他正拿着一块“旺旺雪饼”开心地跑来跑去。如果不是他偶尔笑起来露出因化疗而溃烂的牙齿,谁也不会把他同白血病联系起来。
胡建芬拿着一大沓医药费单,站在一旁看着儿子玩,眼中不停地流泪。按进程,小荣斌又要化疗了。天真的他笑着对记者说:“叔叔,我的病一定能治好,病好了,我和小朋友赛跑时就不会跌倒了。”可是胡建芬告诉记者,他们已经没钱了。
胡建芬和丈夫都是桥头胡街道的农民。2003年,夫妻俩带着不满3岁的小荣斌到天津打工,胡建芬在家带孩子,丈夫在外做木工。一次,小荣斌连发了几天烧,夫妻俩带儿子到医院一查,竟是白血病!
灾从天降!为了筹钱,丈夫不得不继续留在天津打工,在送母子俩上回宁波的火车时,丈夫哭着说:“即使跪在街上乞讨,我也要把孩子的病治好。”
2004年4月5日,小荣斌住进了鄞州人民医院,胡建芬在病危通知单上签字时,手都发抖了。
也许多难的孩子特别懂事,不到5岁的小荣斌特别坚强,做腰穿、骨穿检查时,面对长长的针头,小荣斌从没哭过也没闹过,反而会去安慰跟他同病房的白血病孩子。小荣斌由于化疗引发牙疼,医生劝胡建芬多给孩子漱口,但妈妈因为过度劳累睡着了。小荣斌疼了也没叫醒妈妈,每隔10分钟自己爬起来拿药漱口。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小荣斌的病情得到了缓解,医生告诉胡建芬,小荣斌得的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型,只要继续治疗,是很有希望治好的。但是,每个化疗疗程近万元的花费犹如大山般压在胡建芬身上。她已先后向亲戚七拼八凑借了几万元,但这仍是杯水车薪。那年冬天,宁海下了几场大雪,胡建芬骑着借来的三轮车,载着小荣斌,辗转四处求救。
在有心人的指点下,胡建芬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带着孩子走进了宁波晚报社。2005年4月,本报报道了此事,消息一出爱心涌动,仅仅一周时间,119名好心人为小荣斌捐款就达10万元。小荣斌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又重新住进了医院,治疗进入了正常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