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单枪匹马,独闯天涯" 职高生创业谁来给力?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0-12-14 07:34:13

  12月3日,市职教中心学校举行了一项“创业项目设计大赛”,结果一共收到了38份学生创业作品,总共有近200名学生参加,大大出乎校方的预料。职高生对创业,显露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他们也是一支创业大军

  最后,这38份作品经过答辩、评审,有10个项目进驻了该校特别打造的“创业一条街”,每个项目将得到学校发放的一年期3000元无息贷款。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在一年内自负盈亏。

  “里面有几个项目还是很有可行性的,比如有学生加盟台湾的Y婶婆奶茶、有学生结合自己机械专业特长的饰品店迪漫客等,这说明我们的学生还是有创业头脑的。”该校的创业指导老师忻洁琳这样评析说。

  上学期,我市首个中学生“创业一条街”在宁波经贸学校正式推出。在这条街上,中学生们用积攒的零花钱作为启动资金,在课余时间尝试经营8个无偿提供的各类店铺。大半年下来,这些学生店铺还在正常运转中。北仑职高和宁海职高对学生的创业指导教育开展得更早,两校的共同点是结合地方产业,鼓励学生创业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今,两校很多毕业生都相继有成。宁海职高甚至有一个班,有34名学生自己当老板。

  根据国内的一项调查,中职学生的创业意识普遍有所提高,有的甚至表现十分突出,如有30%的学生有创业愿望,26%的学生有创业点子,24%的学生有创业项目的规划,只有18%的学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创业。“比如我们学校,走向社会后创业的占到3%左右,而且这个比例在不断增长中。最近几年,在每年的毕业生中,几乎每班都有几个去创业的,而且获得成功的也不少。”忻洁琳介绍说。

  据悉,全市目前有8.5万名在校职高生,每年毕业生有2万多名。

  他们“单枪匹马,独闯天涯”

  学计算机的李继峰,2005年毕业后在哥哥开的公司工作了一年,第二年利用自己专业知识开了一家“译心翻译国际公司”,如今正式员工有7人,在宁波业界已小有名气。

  “我决定开公司的时候,最苦恼的并不是缺启动资金,而是没有一个平台可以借助,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一切就靠自己摸爬滚打。”李继峰说,其间走过不少弯路,特别是遇到发展瓶颈的时候,只能自己摸索突破,实在有点艰难。创业过程中,没有高手点拨和帮助,这种滋味真的不好受。如今,他欣然接受了母校市职教中心学校的邀请,担任学校创业讲师团成员,为学弟学妹们创业“指点迷津”。

  如他所言,与现在的大学生创业相比,现在的职高生创业,无异于“单枪匹马,独闯天涯”。

  如今,整个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极为重视,并建立起一整套社会扶持体系,到处都有大学生创业基地、创业园区等,还有不少地方出台相关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减免税收、低息甚至无息贷款等。“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要想就业不愁,但是要想创业,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我市几所中职学校的负责人一致认为,在创业扶持方面,职高生显然属于“弱势群体”。

  他们更需要“零起点”

  “创业是就业的高级形式,我们当然大力支持学生创业。”市职教中心学校校长张国方分析认为,“职高生创业,也有明显的优势,一是有一技之长,学生毕业后都有艺傍身,二是更能吃苦,三是更容易融入社会,更容易摆正心态,从最基层做起。”

  一些中职学校也基于这样的考虑,纷纷推出创业教育,并想方设法提供各种层面的帮助,不仅是资金上的,还在技术和操作实践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宁海职高组建创业素质拓展营,聘请创业有成效的本校毕业生及教育专家为创业导师,进行财务管理、营销策划、企业管理、创业心理辅导、创业形势分析等指导,介绍创业的经验与教训;建立“学生创业园”,按企业生产车间规划设计,让学生在学校实习就能接受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的熏陶,学习企业经营理念与管理经验。北仑职高上月底刚成立“北仑职业高级中学优秀毕业生创业基金会”,收到了37.3万元的首笔捐赠款,拟采用资助的形式对毕业生创业给予支持,把职高学生培养成未来的“企业家”和“实干家”。

  但是,仅限于学校层面的扶持,对一个学生的创业准备是远远不够的。和大学生创业一样,职高生创业涉及工商、国税、地税、公安、银行、财政、教育、劳动保障、街道办事处等相关职能部门。

  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力鸣说:“现在各地各校也都在加强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和指导,对学生创业给予必要的扶持。原来学校里缺少的创业师资,我们也在努力跟上,如最近组织开展了一期公益性的创业师资培训,今后还将继续开展。但是,这种扶持牵涉到很多部门,需要统一的规划协调,需要各方各面都给点力。”

  宁波晚报记者 郑仲晔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