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五大职能,哲学社会科学走向社会、服务发展是实现自身价值、增强生命力的必由之路。自2005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我市社科界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五个一批”为重点任务,创新理念思路,健全工作机制,乘势而上,积极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喜人态势。
构筑研究平台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五年来,市社科界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着力实施以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创建一批研究基地、拓展一批研究领域、培育一批学科带头人、扶持一批学术团队为重点的项目,着力推进文化研究工程建设,较好地发挥了“思想库”、“智囊团”作用。
社科研究平台建设加速推进。2006年12月,首轮建立的6个市社科研究基地,共完成国家级项目9个,省部级项目29个,市级项目170余个。今年2月,设立第二轮12个市社科研究基地,依托市政府与中国社科院的战略合作平台,就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委托研究,已完成首期5个课题,第二期6个课题研究正在按计划推进之中。
立足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组织开展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每年立项70个左右,并择优汇编成《宁波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集》公开出版;2006年开始,坚持每年编撰出版《宁波发展蓝皮书》,记录宁波发展历程,分析宁波发展走势,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加大对社科研究和学术活动的资助力度,五年来,已出版专著41部,86场学术活动得到资助;优秀成果不断涌现,五年来,我市社科界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课题52项,是“十五”期间的4.7倍,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5项,其中一等奖5项。
着力社科普及
提升市民人文素养
五年来,市社科界开展的社科普及月、宁波社科讲坛、理论宣传普及周等活动,为增强全市干部群众的人文社科知识和思想道德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据统计,五年来共举办讲座、科普展览、文艺演出、科普电影、知识竞赛等科普活动近5000场次,受众100万余人次。
遍布城区的“宁波社科讲坛”,采取基层授课点按需“点题”、市社科联指派相应老师上门讲课的运作模式,授课点由2006年初的5个发展到现在22个,成为市民家门口的社科学堂,受到中宣部的肯定和推广。
此外,编印《科学发展观通俗读本》、《宁波历史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读本》等社科知识普及读本12种。
加快队伍建设
推动社科事业繁荣
从2006年开始,市社科界启动实施学科带头人培育项目。第一轮确定20名学科带头人培育对象,第二轮确定30名。目前,我市有市级以上的人文社会科学类重点学科21个,其中省重点学科4个。我市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硕士点达40个,其中26个是近五年中新增的;形成了语言文化、民商法、区域经济、地方文化、民营企业等具有一定研究群体的优势学科领域。
五年来,我市社科界人才集聚出现了跨越式发展。据统计,全市从事社科工作的人员约有5万人,其中高校、党校和市级研究机构现有在册社科研究人员近4000人,其中正高职称311人,副高职称1121人;博士学历322人,硕士学历1901人。
宁波日报记者 李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