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市体育局刚刚获得市政府嘉奖,因为在今年举行的省运会和亚运会上,宁波运动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佳绩。
在第十四届省运会青少年部比赛中,我市体育健儿勇夺283.5枚金牌、554枚奖牌,取得总分4421.2分的优异成绩,金牌、奖牌和总分均居全省第二,并打破4项省青少年纪录,荣获十四届省运会体育道德风尚奖和2006-2009浙江省竞技体育突出贡献奖。在广州亚运会上,甬籍运动员取得9金3银1铜的历史最好成绩,同时我市培养和输送的两位优秀选手取得了女子拳击项目的金牌。宁波选手的亚运金牌数不仅创了新高,而且在省内和“老大哥”杭州的亚运金牌数并列第一位。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市体育系统多年来辛勤努力的结晶。自2000年开始,市领导提出“一手抓基础,一手抓备战”的战略方针,扩大训练规模,夯实业余训练基础,重建业余训练体系。在教育等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市体育局科学规划,苦练内功,十年磨一剑,终于有了现在的成果。目前,我市已逐步完善业余训练的三级网络。一级为宁波体育运动学校等市体育局的直属训练单位——“一校五基地”;二级为40所市级训练点和88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三级为县(市)区级训练点和体传校,全市共有300多所县(市)区级体传校和训练点。正是我市训练网络初步健全,才为我市竞技体育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狠抓输送出硕果。经过四年努力,这一周期我市共向省运动队输送了172名运动员。在省运会贡献的金牌首次超出温州21.5枚,取得历史性突破,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竞技体育的高端竞争力。广州亚运会上宁波籍运动员创造的辉煌,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完善机制添活力。本届省运会周期内,市体育局继续完善教练员结构工资制,并相继出台了省运会奖励办法、输送政策与结构工资相配套。同时,市体育局在加强培养的基础上,加大优秀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的引进力度,多方面发掘人才优势。引进的手枪教练查劲松一举夺得5枚射击金牌,自行车教练高进红勇夺3枚金牌,为宁波代表团增添了新的活力。
注重管理出效益。为备战省运会,体育局专门成立了备战领导小组,并在全省各市中率先建立了局领导项目联系制度。四年来,除每年召开训竞工作会议之外,共召开了9次备战省运会工作例会,及时了解各单位各项目的备战情况和存在问题。对参加省运会的每支运动队都配备了领队,市体校还专门配备了文化教师作为副领队,进一步加强学生日常学训管理,取得了积极效果。
科研保障增动力。市体育局对系统内部的体育科研资源进行了整合,加大了科研经费的投入,训练进一步科学化。科研人员根据不同的项目,进行科学分类、指导,对省运会有望夺金队员,进行了科研跟踪测试,予以重点关注。正是有了科研团队的强力保障,宁波运动员在省运会上争金夺银才有了更可靠的后盾。
展望“十二五”,市体育局将在竞技体育方面继续深化教体结合,夯实训练基础;调整项目布局,提高整体实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效益;狠抓人才输送,培养“高精尖人才”,努力再创辉煌。
宁波日报记者 林 海 通讯员 郑先清